18小说网 www.18xs.cc,重塑国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六日,上海。
与美租界虹口领事馆隔着一条街外的一处巴洛克式三层小洋楼,已经成为了整个南中国地区的焦点。大冬天的,天刚蒙蒙亮,即便是地处长江出海口,上海的天气依旧冷得让人直哆嗦。可即便如此,小洋楼依旧被里三层外三层,等候的人群围了个严严实实。
这么些日子以来,等候在此的人,一早就混了个脸熟。大家伙一碰头,‘年兄年弟’‘三老四少’‘张家长李家短’一通招呼,都是熟人。而隔着不远,泾渭分明地站着一溜‘文明国家’的绅士们。这才大清早,往来停落的轿子、马车,已经将半条街塞了个实成,后续到来的人,只能勉强挤出一条通道,慢慢往小洋楼方向挪动着。
公共租界里缠着红色头巾的阿三们,似乎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只是拎着警棍,站在街边维持着秩序。而更多的时候,阿三们在研究小洋楼上挂着的与整体建筑风格完全不相符的四个汉字。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这四个字儿就这么有魅力,中国人也就罢了,就连大英帝国的绅士们,也大清早就急吼吼地等在这儿。
尽管不认识,可阿三们依旧知道,这四个字,写的是‘时文报馆’。
时文报这些年可闯出了不小的名头。长年累月地报道西洋人文科技,介绍西洋列国社会变革以及历次战争,其详细程度,那是以往比不了的。眼下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识之士都在寻找着一条新的道路。洋务几十年下来,工厂枪械局子办了不老少,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大清还是那个大清,顶多算得上是新瓶子装旧药。十年前如何,现在还是如何。即便是跟法国佬战平了,即便是掏出老底建了个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可在西洋大鼻子面前还得装孙子。这自强洋务,眼瞅着就在大清国走不通了。
从前大家伙儿就是想出路,两眼一抹黑,许多论调,更多的时候是略知一二便将其理想化。缺乏必要的实践性。时文报这么一出,可算是对了大伙儿的口。看着报纸上新奇而细致的报道,众人这才恍然,原来西洋是这样,原来洋鬼子不吃小孩,原来英国皇帝是从外地请过来的……
甲午战事一起,大家伙儿对时文报又有了别样的期待。时文报总会在第一时间,报道战事的最新最详细的情况,无论从清日的兵力对比,还是具体的伤亡数字,一条条详实可查。现如今,要想从大清了解战事的消息,要么就是侯在北京,走总理衙门、军机处的衙门,总会得到最新,但却有些离谱的消息。中国的官僚作风,实在让西洋大鼻子看不懂,明明是战败,可从总理衙门得到的消息却是战胜,而且更离谱的是,把屡次战事杀敌数字累加起来,现役的日本兵都得死绝了不说,日本还得再搭上两个师团才够数。大鼻子们对此也只能哭笑不得。
还有一种方法,偷偷进了辽阳。辽阳有发达的通讯站,其电台水平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正是因为这点,辽阳现如今已经隐隐成为整个辽东、朝鲜地区的信息站,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通过这里往来。只是天杀的关东军,直接玩儿了个戒严,美其名曰防范间谍。别说大鼻子了,就算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别想进得了辽阳。
刨去这两条,还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上海的时文报。消息灵通人士一早就知道,时文报背后的老板就是关东军何绍明。报馆里头就放着一台无线电,时刻都能从前线得到何绍明的消息。从这儿能获得最新战况报道,已经是人所公知的事实。所以,大家伙都对时文报有了别样的期待。
时间一点儿一点儿流逝,晨起的薄雾已然散尽,按照往日里的惯例,即便是没有战况消息,这会儿报馆也该开门了。可今儿犯了邪性,这都过去半个多小时了,大门纹丝合缝,里头静悄悄一片,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这一反常的现象,引得外头等候消息的人猜测纷纷。
“今儿怎么这么邪性?我说……莫非出大事儿了?”
“大事儿?日本兵南边打到了大连湾,旅顺朝夕不保,北边儿夺了义州,关东军生死未卜,这消息一来,一准儿就是大事儿,就没小的可能!”
“旅顺就算了,北洋完了,旅顺肯定让小日本夺去了……还唯一有点儿指望的,就数关东军何大帅了。”
“不好说啊,我掐指一算,九死一生……”
那位说丧气话的,还没等说完,面对着众人整齐的怒目而视,只得缩了缩脖子,生生将后头的话给咽了下去。
要说开战至今,老大的帝国,陆军在败退,水师也是损失惨重,就让一开始大家伙儿谁都瞧不上眼儿的小日本打得没了脾气。在这关键口上,也只有孤军深入朝鲜的关东军,何大帅的关东军!一来消息,准是捷报!举国上下,上到皇亲国戚、权贵士大夫,下到市井黎民、贩夫走卒,大家伙儿心里头那么点儿唯一的期盼,全都集中在何绍明的关东军身上,集中在朝鲜。
可自从半个月前义州丢失,消息就隔绝了。现在,谁也不知道朝鲜到底打成什么样儿,关东军到底赢没赢。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聚集在此,焦急地等候着。
报馆里头,‘啪啦’一声,位于三楼的房门推开了,蓬头垢面、睡眼惺忪的梁启超一把推开了房门,就伏在栏杆上,面色复杂地在思索着。
命运在此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转折,本应该师从康有为的梁启超,在来报馆投稿的时候,意外地被聘做了报馆的主笔。而从此,越来越多接触西洋文化的梁启超,逐渐发现了那位南海先生的不足。更加意外的是,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康、梁二人因为观点不同而引发的矛盾,竟然导致二人决裂了,比历史上早了许多。
与恩师决裂后的梁启超,就这么一心扑在了报馆上。也因着其才思文笔,现如今他已经做到了总编。朝鲜来的消息,都是经过他的手润色,才刊印发行。
&nb... -->>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六日,上海。
与美租界虹口领事馆隔着一条街外的一处巴洛克式三层小洋楼,已经成为了整个南中国地区的焦点。大冬天的,天刚蒙蒙亮,即便是地处长江出海口,上海的天气依旧冷得让人直哆嗦。可即便如此,小洋楼依旧被里三层外三层,等候的人群围了个严严实实。
这么些日子以来,等候在此的人,一早就混了个脸熟。大家伙一碰头,‘年兄年弟’‘三老四少’‘张家长李家短’一通招呼,都是熟人。而隔着不远,泾渭分明地站着一溜‘文明国家’的绅士们。这才大清早,往来停落的轿子、马车,已经将半条街塞了个实成,后续到来的人,只能勉强挤出一条通道,慢慢往小洋楼方向挪动着。
公共租界里缠着红色头巾的阿三们,似乎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只是拎着警棍,站在街边维持着秩序。而更多的时候,阿三们在研究小洋楼上挂着的与整体建筑风格完全不相符的四个汉字。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这四个字儿就这么有魅力,中国人也就罢了,就连大英帝国的绅士们,也大清早就急吼吼地等在这儿。
尽管不认识,可阿三们依旧知道,这四个字,写的是‘时文报馆’。
时文报这些年可闯出了不小的名头。长年累月地报道西洋人文科技,介绍西洋列国社会变革以及历次战争,其详细程度,那是以往比不了的。眼下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识之士都在寻找着一条新的道路。洋务几十年下来,工厂枪械局子办了不老少,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大清还是那个大清,顶多算得上是新瓶子装旧药。十年前如何,现在还是如何。即便是跟法国佬战平了,即便是掏出老底建了个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可在西洋大鼻子面前还得装孙子。这自强洋务,眼瞅着就在大清国走不通了。
从前大家伙儿就是想出路,两眼一抹黑,许多论调,更多的时候是略知一二便将其理想化。缺乏必要的实践性。时文报这么一出,可算是对了大伙儿的口。看着报纸上新奇而细致的报道,众人这才恍然,原来西洋是这样,原来洋鬼子不吃小孩,原来英国皇帝是从外地请过来的……
甲午战事一起,大家伙儿对时文报又有了别样的期待。时文报总会在第一时间,报道战事的最新最详细的情况,无论从清日的兵力对比,还是具体的伤亡数字,一条条详实可查。现如今,要想从大清了解战事的消息,要么就是侯在北京,走总理衙门、军机处的衙门,总会得到最新,但却有些离谱的消息。中国的官僚作风,实在让西洋大鼻子看不懂,明明是战败,可从总理衙门得到的消息却是战胜,而且更离谱的是,把屡次战事杀敌数字累加起来,现役的日本兵都得死绝了不说,日本还得再搭上两个师团才够数。大鼻子们对此也只能哭笑不得。
还有一种方法,偷偷进了辽阳。辽阳有发达的通讯站,其电台水平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正是因为这点,辽阳现如今已经隐隐成为整个辽东、朝鲜地区的信息站,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通过这里往来。只是天杀的关东军,直接玩儿了个戒严,美其名曰防范间谍。别说大鼻子了,就算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别想进得了辽阳。
刨去这两条,还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上海的时文报。消息灵通人士一早就知道,时文报背后的老板就是关东军何绍明。报馆里头就放着一台无线电,时刻都能从前线得到何绍明的消息。从这儿能获得最新战况报道,已经是人所公知的事实。所以,大家伙都对时文报有了别样的期待。
时间一点儿一点儿流逝,晨起的薄雾已然散尽,按照往日里的惯例,即便是没有战况消息,这会儿报馆也该开门了。可今儿犯了邪性,这都过去半个多小时了,大门纹丝合缝,里头静悄悄一片,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这一反常的现象,引得外头等候消息的人猜测纷纷。
“今儿怎么这么邪性?我说……莫非出大事儿了?”
“大事儿?日本兵南边打到了大连湾,旅顺朝夕不保,北边儿夺了义州,关东军生死未卜,这消息一来,一准儿就是大事儿,就没小的可能!”
“旅顺就算了,北洋完了,旅顺肯定让小日本夺去了……还唯一有点儿指望的,就数关东军何大帅了。”
“不好说啊,我掐指一算,九死一生……”
那位说丧气话的,还没等说完,面对着众人整齐的怒目而视,只得缩了缩脖子,生生将后头的话给咽了下去。
要说开战至今,老大的帝国,陆军在败退,水师也是损失惨重,就让一开始大家伙儿谁都瞧不上眼儿的小日本打得没了脾气。在这关键口上,也只有孤军深入朝鲜的关东军,何大帅的关东军!一来消息,准是捷报!举国上下,上到皇亲国戚、权贵士大夫,下到市井黎民、贩夫走卒,大家伙儿心里头那么点儿唯一的期盼,全都集中在何绍明的关东军身上,集中在朝鲜。
可自从半个月前义州丢失,消息就隔绝了。现在,谁也不知道朝鲜到底打成什么样儿,关东军到底赢没赢。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聚集在此,焦急地等候着。
报馆里头,‘啪啦’一声,位于三楼的房门推开了,蓬头垢面、睡眼惺忪的梁启超一把推开了房门,就伏在栏杆上,面色复杂地在思索着。
命运在此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转折,本应该师从康有为的梁启超,在来报馆投稿的时候,意外地被聘做了报馆的主笔。而从此,越来越多接触西洋文化的梁启超,逐渐发现了那位南海先生的不足。更加意外的是,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康、梁二人因为观点不同而引发的矛盾,竟然导致二人决裂了,比历史上早了许多。
与恩师决裂后的梁启超,就这么一心扑在了报馆上。也因着其才思文笔,现如今他已经做到了总编。朝鲜来的消息,都是经过他的手润色,才刊印发行。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