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隆基的心态,某个程度跟明神宗相似(但没那么严重),所以他会感到不满,这时很合理的。而另外,我觉得他还有另外一种心态,即是对姚崇能力与权力的恐惧。如前面所说,姚崇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李隆基把所有的事交给他,感觉很放心,但真的那么放心吗?如果姚崇有私心,如果姚崇有野心,是不是自己会受到威胁?所以李隆基决定拿赵诲这个案子来试姚崇,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私心,想结党。不料姚崇这么聪明的人竟然在此时犯了大错,出面营救。
这样结局已经很明显了,姚崇如果自己不主动下台,下场只会更难看,还好他急流勇退,顾全大局,至此君臣互相谅解,一场危机和平落幕。
姚崇向皇帝提出辞去宰相职位的同时,也做好了准备,这个准备主要就是针对继任人选的推荐,这个人如果推荐不当,不但影响唐帝国的政局,也会对姚崇个人的安危及名声产生不利因素,历史上后任倒打前任一耙的案例可多的是,所以姚崇不能不谨慎,几经思考后,他决定推荐宋璟。
宋璟跟姚崇都是三朝元老,共事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二人在睿宗时代得罪了太平公主,一起被贬到地方当州刺史,算是有革命情感的经历。而且宋璟为人正直,值得信赖,如果由他来领导政局,相信自己所规划的方向,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对李隆基来说,宋璟是个不错的选项。他的经验丰富,资历够深,在官员中也很有声望,另外就是李隆基虽然想要调整人事。但并不是对姚崇的施政有所不满,而主要是一些情绪性因素及害怕大权旁落的担心,姚崇愿意主动提出辞职。李隆基也希望大家维持好关系,就接受姚崇的提议。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正月二日。首都长安发生一件怪事,太庙中的四个祭祀崩塌,幸好无人受伤,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是上天的警告,为了回应,李隆基改穿素色衣服,在偏殿主持朝会。用以化解上天的不满。
这时的宰相二人组除了姚崇推荐的宋璟外,另外原来的二把手源耀乾也调离职务(李隆基大概为了掩饰调离姚崇的尴尬吧,让副手也一起下),新的副手宰相是苏颋,具体职位上,宋璟是吏部尚书兼黄门监(门下省长官),苏颋是紫微侍郎。
原本按照计划,李隆基接下来要前往东都洛阳,在发生了太庙倒塌的事件后,宋璟苏颋两人出面劝告皇帝不要前往。奏章上说:
“先皇(睿宗李旦)去年去世,陛下三年之丧还未期满,不合体制。而且前阵子上天已经显示异像来警告陛下,所以我们认为陛下应该遵从天意,留在长安。“
(今日第二更)
李隆基其实不想留在长安,他听了两位宰相的话后,心中不太高兴,于是又问姚崇的意见,姚崇说:
“太庙所使用的建材,是前秦苻坚(公元338-385年,距此时超过三百年以上)时期留下来的木材。时间这么久,木材自然都腐朽不堪。因而崩塌,这是很自然的状况。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灾异;陛下因为关中地区(京畿)收成不好,所以前往东都,行程准备已经完成,自然应该按照计划前往,不能失约。至于太庙崩塌一事,可以将神主牌位先迁到太极殿,然后派人修缮太庙就可以了。“
李隆基听了姚崇的提议,十分高兴,不但按照姚崇的提议进行,而且马上赏赐姚崇绢二百匹,每五天上朝一次,有大事情时都会咨询姚崇的意见。
宋璟听到姚崇对李隆基的建议后,心中有些疑惑,在下朝后,就私下问姚崇说:
“姚公,我一向敬重你的为人,但今日你对皇上之言,说太庙建材乃是前秦时期所留,似乎与实情不合。“
姚崇微笑道:“广平(宋璟字),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皇上对前往东都,心意已决!而关中今年收成不好,如果我们让皇上留在长安,一来造成关中地区物价上升,对百姓不利,二来皇上心绪不好,也非社稷之福。你知道我一向实事求是,不信灾异之说,所以故意这么说,是为了让皇上有台阶下,如此一来,皇上满意,百姓也免去物价腾飞之苦,岂非两全其美之策?“
宋璟听了,虽然觉得姚崇做法有些过于权谋,但毕竟是出于善意,也就接受,而不再纠结这件事。但朝中还是有人看不下去,右散骑常侍褚无量就很愤怒的上疏抨击:
“隋文帝富有四海(唐朝太庙是隋朝时建成的),怎么可能用符坚时期的建材?姚崇逢迎皇上的意图,是谄媚之臣,应该给与处罚,我希望皇上能遵守上天的劝诫,远离谄媚之臣,接纳忠言。“
可以想见,对这样的言词,李隆基完全不予理会,开始准备前往东都洛阳。
车队浩浩荡荡的前进,行至崤谷(三门峡与洛阳中间,大约离洛阳一百公里路程)时,李隆基发现在狭窄的道路上,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山路上杂草丛生,落石挡路,十分难行。根据历史记载,这一趟路在开元五年正月初十从长安出发,到达东都洛阳的时间是二月三日,足足走了二十四天,大约每天走二十公里。本来这样的速度在古代也不算非常慢,但李隆基带着一大群人到洛阳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吃饭的,俗话说:“吃饭比皇帝还大”,现在竟然有人让皇帝吃不了饭,而且是已经走了四分之三路程的状况下,当然要生气,于是就下令将河南尹(东都首长)李朝隐及知顿使王怡(出行护驾总管)两人免去官职。宋璟这时随行,就劝阻说:
“陛下现在是在外巡视(把吃饭说成巡视,有水平!),如果今天为了这件事处罚两人,我担心以后地方官员都会为了迎合陛下,在陛下出行时。无节制的利用民力来为陛下修路,甚至更进一步产生铺张浪费的行为,这样老百姓会遭受很大的痛苦。“
李隆基一听。有理!于是就立刻下令释放二人,不料宋璟又进... -->>
李隆基的心态,某个程度跟明神宗相似(但没那么严重),所以他会感到不满,这时很合理的。而另外,我觉得他还有另外一种心态,即是对姚崇能力与权力的恐惧。如前面所说,姚崇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李隆基把所有的事交给他,感觉很放心,但真的那么放心吗?如果姚崇有私心,如果姚崇有野心,是不是自己会受到威胁?所以李隆基决定拿赵诲这个案子来试姚崇,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私心,想结党。不料姚崇这么聪明的人竟然在此时犯了大错,出面营救。
这样结局已经很明显了,姚崇如果自己不主动下台,下场只会更难看,还好他急流勇退,顾全大局,至此君臣互相谅解,一场危机和平落幕。
姚崇向皇帝提出辞去宰相职位的同时,也做好了准备,这个准备主要就是针对继任人选的推荐,这个人如果推荐不当,不但影响唐帝国的政局,也会对姚崇个人的安危及名声产生不利因素,历史上后任倒打前任一耙的案例可多的是,所以姚崇不能不谨慎,几经思考后,他决定推荐宋璟。
宋璟跟姚崇都是三朝元老,共事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二人在睿宗时代得罪了太平公主,一起被贬到地方当州刺史,算是有革命情感的经历。而且宋璟为人正直,值得信赖,如果由他来领导政局,相信自己所规划的方向,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对李隆基来说,宋璟是个不错的选项。他的经验丰富,资历够深,在官员中也很有声望,另外就是李隆基虽然想要调整人事。但并不是对姚崇的施政有所不满,而主要是一些情绪性因素及害怕大权旁落的担心,姚崇愿意主动提出辞职。李隆基也希望大家维持好关系,就接受姚崇的提议。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正月二日。首都长安发生一件怪事,太庙中的四个祭祀崩塌,幸好无人受伤,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是上天的警告,为了回应,李隆基改穿素色衣服,在偏殿主持朝会。用以化解上天的不满。
这时的宰相二人组除了姚崇推荐的宋璟外,另外原来的二把手源耀乾也调离职务(李隆基大概为了掩饰调离姚崇的尴尬吧,让副手也一起下),新的副手宰相是苏颋,具体职位上,宋璟是吏部尚书兼黄门监(门下省长官),苏颋是紫微侍郎。
原本按照计划,李隆基接下来要前往东都洛阳,在发生了太庙倒塌的事件后,宋璟苏颋两人出面劝告皇帝不要前往。奏章上说:
“先皇(睿宗李旦)去年去世,陛下三年之丧还未期满,不合体制。而且前阵子上天已经显示异像来警告陛下,所以我们认为陛下应该遵从天意,留在长安。“
(今日第二更)
李隆基其实不想留在长安,他听了两位宰相的话后,心中不太高兴,于是又问姚崇的意见,姚崇说:
“太庙所使用的建材,是前秦苻坚(公元338-385年,距此时超过三百年以上)时期留下来的木材。时间这么久,木材自然都腐朽不堪。因而崩塌,这是很自然的状况。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灾异;陛下因为关中地区(京畿)收成不好,所以前往东都,行程准备已经完成,自然应该按照计划前往,不能失约。至于太庙崩塌一事,可以将神主牌位先迁到太极殿,然后派人修缮太庙就可以了。“
李隆基听了姚崇的提议,十分高兴,不但按照姚崇的提议进行,而且马上赏赐姚崇绢二百匹,每五天上朝一次,有大事情时都会咨询姚崇的意见。
宋璟听到姚崇对李隆基的建议后,心中有些疑惑,在下朝后,就私下问姚崇说:
“姚公,我一向敬重你的为人,但今日你对皇上之言,说太庙建材乃是前秦时期所留,似乎与实情不合。“
姚崇微笑道:“广平(宋璟字),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皇上对前往东都,心意已决!而关中今年收成不好,如果我们让皇上留在长安,一来造成关中地区物价上升,对百姓不利,二来皇上心绪不好,也非社稷之福。你知道我一向实事求是,不信灾异之说,所以故意这么说,是为了让皇上有台阶下,如此一来,皇上满意,百姓也免去物价腾飞之苦,岂非两全其美之策?“
宋璟听了,虽然觉得姚崇做法有些过于权谋,但毕竟是出于善意,也就接受,而不再纠结这件事。但朝中还是有人看不下去,右散骑常侍褚无量就很愤怒的上疏抨击:
“隋文帝富有四海(唐朝太庙是隋朝时建成的),怎么可能用符坚时期的建材?姚崇逢迎皇上的意图,是谄媚之臣,应该给与处罚,我希望皇上能遵守上天的劝诫,远离谄媚之臣,接纳忠言。“
可以想见,对这样的言词,李隆基完全不予理会,开始准备前往东都洛阳。
车队浩浩荡荡的前进,行至崤谷(三门峡与洛阳中间,大约离洛阳一百公里路程)时,李隆基发现在狭窄的道路上,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山路上杂草丛生,落石挡路,十分难行。根据历史记载,这一趟路在开元五年正月初十从长安出发,到达东都洛阳的时间是二月三日,足足走了二十四天,大约每天走二十公里。本来这样的速度在古代也不算非常慢,但李隆基带着一大群人到洛阳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吃饭的,俗话说:“吃饭比皇帝还大”,现在竟然有人让皇帝吃不了饭,而且是已经走了四分之三路程的状况下,当然要生气,于是就下令将河南尹(东都首长)李朝隐及知顿使王怡(出行护驾总管)两人免去官职。宋璟这时随行,就劝阻说:
“陛下现在是在外巡视(把吃饭说成巡视,有水平!),如果今天为了这件事处罚两人,我担心以后地方官员都会为了迎合陛下,在陛下出行时。无节制的利用民力来为陛下修路,甚至更进一步产生铺张浪费的行为,这样老百姓会遭受很大的痛苦。“
李隆基一听。有理!于是就立刻下令释放二人,不料宋璟又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