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西魏时又重新设立。
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
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裴行俭
元代戏曲作家白朴写有一出《裴少俊墙头马上》。讲得就是大唐名将裴行俭家里的事儿,可惜白朴脱不了酸文人的俗套,
裴行俭又被塑造成一个趋炎附势的反面角色,以封建礼教为由逼迫儿子裴少俊休妻,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裴行俭自己就是胡汉联姻,
他的继室库狄氏并非汉族女子,根据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史料,有史家猜测此女曾嫁给裴行俭元配之子裴贞隐。与裴行俭原为翁媳,后来裴贞隐早逝。
库狄氏改嫁给裴行俭,并生下四个儿子。其中的裴光庭后来成为大唐一代名相。有唐一代,观念胡化,风气开放,不仅异族联姻比比皆是,
在李唐皇族之中,父夺子妻、兄占弟媳、子承父妾之事也屡见不鲜,
就是一向自视甚高的士族,也免不了胡风的影响。当然,士族是大唐帝国的坚强柱石,
其主流恪守的是儒家道德,论到冠盖之盛、名流之多、贡献之大,当首推闻喜裴氏,也就是裴行俭所在的家族。
闻喜裴氏出自赢姓,与秦国同祖,因为跟随周王伐纣立下战功,被分封在裴柏村,“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先后出现过宰相59人,
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与皇族联姻更是家常便饭,裴家驸马先后有21人,
皇后3人,太子妃4人。裴行俭的曾祖父裴伯凤,北周时期曾任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琅邪郡公,祖父裴定高,曾任冯翊郡守,袭封琅邪公。
父亲裴仁基,曾任隋朝左光禄大夫,后来想要归附大唐,事泄被王世充所害。史书上记载裴仁基被王世充“夷三族”,
死于唐高祖武德二年,而裴行俭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他很可能是位遗腹子,他的母亲是如何逃脱灭门之祸的,至今是历史上的一个疑团,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日后的功业大大超过了他父亲的期望,成为有唐一代不出世的名将。
裴行俭幼年时期以门萌补弘文生,但他没了亲生父亲,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裴行俭没有灰心和沮丧,人性的高贵和坚持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贞观年间,他通过了明经考试,
成为左屯卫仓曹参军,成为苏定方的部下,千里马遇上了伯乐,苏定方将兵书战策倾囊相授,“我用兵,没有几个人学得会,唯独你除外”。
名师用心指点,学生努力学习,裴行俭的军事造诣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裴行俭升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令。当时,唐高宗李治准备废掉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
立武昭仪为皇后,遭到朝廷上下的强烈反对,裴行俭认为此举是国家祸患的开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大理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武昭仪怀恨在心,向皇帝诬陷裴行俭,
得罪了皇帝的枕边红人,裴行俭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被迫离开京城,成为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都督府长史。天高皇帝远,
裴行俭在任上努力经营,成绩斐然,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他升任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裴行俭拜为司文少卿。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他回到京城,后迁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一起典选官员,
他们进行了人事制度的巨大变革,很大程度上剔除了官员选拔的随意性,世人称为“裴李”。此时的大唐承平日久,参加铨选的人越来越多,
而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世不同,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只不过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要想真正步入仕途,还要通过吏部的选拔,裴行俭制定的选拔制度就成为当时比较完善的铨选制度,以后固定下来,
成为有唐一代的用人标准。“总章选制”兼顾了士族和庶族的利益,对于当时来说是相当先进的举措,这使裴行俭得以名重一时。
裴行俭书法极佳,尤善草隶,曾用百卷素绢书写《昭明文选》,唐高宗看后赞不绝口,赐帛五百段。
裴行俭也颇为自豪,曾对别人夸耀,“褚遂良如果没有精笔佳墨,就不会动笔,不择笔墨就写字的人,只有我和虞世南两位”。上元三年,吐蕃寇边,
裴行俭被任命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不久又被任命为泰州镇抚右军总管,听从周王李显的调度,
李显未能成行,而裴行俭也未能随军出征,但是,以此为契机,裴行俭开始了纵横天下的征战传奇。
。(未完待续)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西魏时又重新设立。
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
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裴行俭
元代戏曲作家白朴写有一出《裴少俊墙头马上》。讲得就是大唐名将裴行俭家里的事儿,可惜白朴脱不了酸文人的俗套,
裴行俭又被塑造成一个趋炎附势的反面角色,以封建礼教为由逼迫儿子裴少俊休妻,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裴行俭自己就是胡汉联姻,
他的继室库狄氏并非汉族女子,根据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史料,有史家猜测此女曾嫁给裴行俭元配之子裴贞隐。与裴行俭原为翁媳,后来裴贞隐早逝。
库狄氏改嫁给裴行俭,并生下四个儿子。其中的裴光庭后来成为大唐一代名相。有唐一代,观念胡化,风气开放,不仅异族联姻比比皆是,
在李唐皇族之中,父夺子妻、兄占弟媳、子承父妾之事也屡见不鲜,
就是一向自视甚高的士族,也免不了胡风的影响。当然,士族是大唐帝国的坚强柱石,
其主流恪守的是儒家道德,论到冠盖之盛、名流之多、贡献之大,当首推闻喜裴氏,也就是裴行俭所在的家族。
闻喜裴氏出自赢姓,与秦国同祖,因为跟随周王伐纣立下战功,被分封在裴柏村,“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先后出现过宰相59人,
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与皇族联姻更是家常便饭,裴家驸马先后有21人,
皇后3人,太子妃4人。裴行俭的曾祖父裴伯凤,北周时期曾任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琅邪郡公,祖父裴定高,曾任冯翊郡守,袭封琅邪公。
父亲裴仁基,曾任隋朝左光禄大夫,后来想要归附大唐,事泄被王世充所害。史书上记载裴仁基被王世充“夷三族”,
死于唐高祖武德二年,而裴行俭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他很可能是位遗腹子,他的母亲是如何逃脱灭门之祸的,至今是历史上的一个疑团,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日后的功业大大超过了他父亲的期望,成为有唐一代不出世的名将。
裴行俭幼年时期以门萌补弘文生,但他没了亲生父亲,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裴行俭没有灰心和沮丧,人性的高贵和坚持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贞观年间,他通过了明经考试,
成为左屯卫仓曹参军,成为苏定方的部下,千里马遇上了伯乐,苏定方将兵书战策倾囊相授,“我用兵,没有几个人学得会,唯独你除外”。
名师用心指点,学生努力学习,裴行俭的军事造诣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裴行俭升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令。当时,唐高宗李治准备废掉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
立武昭仪为皇后,遭到朝廷上下的强烈反对,裴行俭认为此举是国家祸患的开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大理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武昭仪怀恨在心,向皇帝诬陷裴行俭,
得罪了皇帝的枕边红人,裴行俭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被迫离开京城,成为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都督府长史。天高皇帝远,
裴行俭在任上努力经营,成绩斐然,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他升任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裴行俭拜为司文少卿。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他回到京城,后迁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一起典选官员,
他们进行了人事制度的巨大变革,很大程度上剔除了官员选拔的随意性,世人称为“裴李”。此时的大唐承平日久,参加铨选的人越来越多,
而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世不同,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只不过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要想真正步入仕途,还要通过吏部的选拔,裴行俭制定的选拔制度就成为当时比较完善的铨选制度,以后固定下来,
成为有唐一代的用人标准。“总章选制”兼顾了士族和庶族的利益,对于当时来说是相当先进的举措,这使裴行俭得以名重一时。
裴行俭书法极佳,尤善草隶,曾用百卷素绢书写《昭明文选》,唐高宗看后赞不绝口,赐帛五百段。
裴行俭也颇为自豪,曾对别人夸耀,“褚遂良如果没有精笔佳墨,就不会动笔,不择笔墨就写字的人,只有我和虞世南两位”。上元三年,吐蕃寇边,
裴行俭被任命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不久又被任命为泰州镇抚右军总管,听从周王李显的调度,
李显未能成行,而裴行俭也未能随军出征,但是,以此为契机,裴行俭开始了纵横天下的征战传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