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
清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等。这已经是33个了!但是,这里边的水分很大,真正货真价实的连一半都不到。最起码南北朝和辽、金、宋都只是局部统一,怎么能算是盛世呢?有些材料上甚至把更多的时期也算了进来充数,好像脸肿了就真成了胖子。比如,同治、光绪时期所谓的“同光中兴”。连国家主权都被破坏了,割地、赔款的,怎么敢称自己是“中兴”呢?我真替某些虚荣的人感到惭愧啊!
所以,公认的著名盛世也就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时期了。当今,有舆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繁荣昌盛,正进入继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雍乾盛世”之后的“第四个盛世”。按照我们所说的标准,今天的中国无疑属于盛世。但是不是第四个?这就不好说了。这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吧,我们不必细究了。
贞观之治确实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开创了基业。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隋唐更替之际战争频繁。一方面人少地多客观上为实施均田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心思定的大好局面。盖世英主李世民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了他的统治政策,纠正了隋朝的种种引起民愤的暴政。
27岁的李世民。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勇于纳谏,又要求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在大唐君臣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以李世民年号命名的伟大的时代,终于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下如约而至了。
23年间,唐王朝在李世民的领导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他对内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军事兴盛的全盛局面。具体看来: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他即位后,广开言路。不断扩大谏官的权力,匡正自己的言行。
他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主持精简机构、淘汰过剩官员;派李靖等13名亲信作为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查官员作风。还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把他们的功劳和过失都写在自己寝宫的屏风上,作为其升降奖惩的依据。
贞观六年(623年)时,唐朝政府文武官员仅有642人。我们难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唐政府是如何高效运转的?官员们必须兢兢业业。因为他们的皇帝勤政爱民,更因为官少事多实在是没法偷闲啊。所以。百官都自励廉能,政府效率大大提高。
李世民时代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应该是他最值得称道的政绩。
当然,这里所说的“没有贪污”,指的是贪污行为极为罕见,且贪污的数额不大,贪污现象是很难被完全杜绝的。后世对这一时期政治风气和廉政建设效果的夸大,恰恰反映出人们对明君和盛世的期待!即便如此。这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在李世民的率先垂范下,官员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他前后任用的20多位宰相,个个都是正人君子与清正廉洁的表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惩戒贪污,而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明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酷刑,但明朝的贪官之多却属史上罕见。
当代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柏杨曰》一书中,将李世民统治时期称为“无冤狱的时代”。并提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看它的监狱。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看他的司法。”李世民强调,法制的初衷不是防范和压制人民,而是除暴安良和对于官员营私舞弊者的打击。他任用最为公正清廉的大臣戴胄为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戴胄先后多次冒犯李世民的威严。纠正他在处理司法案件时的感情用事,李世民都最终接受。所以当时,天下没有冤狱,或者说冤狱很少。戴胄公正如包拯,但比包拯位高权重,所以他对贞观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司法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政治开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百姓心中就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这一时期的犯罪率才会急剧下降。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李世民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即使不得不征发徭役时都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他还崇尚节俭,曾经下令免去各地进贡奇珍异宝的义务。这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防止了地方官借机敲诈,从而使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唐初关中连年灾荒,李世民多次开仓赈济灾民,还准许老百姓去别的州县讨饭吃。而在小农经济的时代,政府一般是不允许农民自由迁徙的。否则你跑了,政府找谁征税、征兵去?李世民一改杨广父子的抠门做法,用的粮食里就有隋朝遗留的。他还拿出自己府库里的金银和布匹,帮助灾民赎回自己的儿女,使灾民得以平安度过荒年,而没有发生“恶性*”。终于使唐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并逐步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个人文化素质很高,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化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他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人士大夫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在长安设国子监,聘请知名的儒家学者出任学官进行管理和授课。还鼓励周边各民族、各国(新罗、日本等)首领把子弟送来留学,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国子监的学生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人,极为壮观。他设立弘文馆,征集图书2万多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卓有成效。李世民是古代帝王中,重视教育的典型代表。“物阜民丰,斯文鼎盛”的大唐。不是单纯物质、国富兵强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和积淀。
其四,民族关系:
李世民时代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联姻吐蕃。加上他能维护外族风俗。并建立都护府制度,“天可汗”李世民已然成为当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最高象征。
其五,对外关系:
李世民时代,对外交通及贸易得以加强。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唐朝声威远播,万邦来朝,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强大。越敢开放;越是开放,就越强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汉、唐、元等时期,正是以这样的政策和气度,成就了数百年的辉煌。
而后的明清以海禁和闭关锁国自我束缚,逐渐走向没落。唐朝就是空前开放的朝代,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其地位比今天的美国纽约要高。
李世民对外国人入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中国人出境管理较严,因为实在没什么必要出国。他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更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大唐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
外国人在中国可以享有“国民待遇”。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通婚定居、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做了部级高官。
所以,那时的大唐,是世界各国使者、商人、学生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大唐,来这里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很多人就不愿意再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据记载。当时就有70多个国家的使者,长期在华居住。
生为唐人是一种自豪!君不见:《西游记》里。唐僧只要一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别人马上都会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待如上宾?所以,这句话内涵极其丰富,经常会收到奇效。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一颗虔诚的礼佛之心,一个“贞观之治”下上国的雄厚国力和文化底蕴都成了他的支撑。唐僧走到哪儿都说,快成他的一句口头禅了和一张通行证了!
下面是一则,关于“贞观之治”引用率最高的一则史料:
唐朝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年间)“官员大多清廉谨慎。王公贵族和豪强地主们都畏惧法律的威严而收敛,不敢欺负老百姓。商人在野外宿营,都没有盗贼骚扰。监狱里经常空着,遍地是牛羊,外出都不用关门。
连年丰收,一斗米(合40斤)才三四个铜钱。旅行的人从长安走到岭南,从上东走到海边去都不用带粮食,可以在路边买到。……这种情况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
总之,李世民用了23年时间几乎建立了一个千百年来大家梦寐以求的“开放社会”“和谐社会”“理想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内外安宁、秩序井然、民族和睦、万国来朝,各项事业均兴旺发达。李世民究竟是如何把这个庞大帝国治理如此井井有条、欣欣向荣呢?让我们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在一次翠微宫(唐朝皇家著名四大行宫之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的君臣座谈中,李世民在对大家总结他的成功秘诀时谈道,他之所以做了很多古代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主要原因有5条:
古代很多帝王都妒忌别人的才干,而他发现别人的长处比发现自己的长处还高兴。
每个人的行为和能力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总是注意欣赏别人的长处。
领导者往往对所谓“贤才”视如珍宝,对于所谓“劣才”弃之如敝屣。而他会敬重“贤才”、怜惜“劣才”,使优劣之人都能得到合适于自己的位置。为了制衡过于正直的“清流”官员,李世民也会任用一些有能力但品行不是很端正的官员。说白点儿,皇帝需要“坏人”来平衡朝局。
很多帝王都很厌恶直言进谏的人,甚至会动杀机。而他的任期内政治的官员如鱼得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被解聘或杀害。
古代帝王都是大汉族主义,轻视少数民族,只有他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
这些话说的并不谦虚,要是换成李世民之外其他任何一个人,我们听起来都一定认为他很狂妄。但出自李世民之口,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而且都是肺腑之言。让后来的帝王们听了后,只会感到有道理,但是学又学不会。
李世民对自己和事业都极其了解,这就是识人之才、用人之道和治国之道。在他手中种种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人际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妥当,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为大唐涂下的浓墨重彩,是长达2315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精华时期和黄金时期。而承载它的最重要的舞台,就是——长安。(未完待续)
的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
清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等。这已经是33个了!但是,这里边的水分很大,真正货真价实的连一半都不到。最起码南北朝和辽、金、宋都只是局部统一,怎么能算是盛世呢?有些材料上甚至把更多的时期也算了进来充数,好像脸肿了就真成了胖子。比如,同治、光绪时期所谓的“同光中兴”。连国家主权都被破坏了,割地、赔款的,怎么敢称自己是“中兴”呢?我真替某些虚荣的人感到惭愧啊!
所以,公认的著名盛世也就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时期了。当今,有舆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繁荣昌盛,正进入继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雍乾盛世”之后的“第四个盛世”。按照我们所说的标准,今天的中国无疑属于盛世。但是不是第四个?这就不好说了。这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吧,我们不必细究了。
贞观之治确实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开创了基业。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隋唐更替之际战争频繁。一方面人少地多客观上为实施均田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心思定的大好局面。盖世英主李世民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了他的统治政策,纠正了隋朝的种种引起民愤的暴政。
27岁的李世民。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勇于纳谏,又要求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在大唐君臣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以李世民年号命名的伟大的时代,终于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下如约而至了。
23年间,唐王朝在李世民的领导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他对内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军事兴盛的全盛局面。具体看来: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他即位后,广开言路。不断扩大谏官的权力,匡正自己的言行。
他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主持精简机构、淘汰过剩官员;派李靖等13名亲信作为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查官员作风。还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把他们的功劳和过失都写在自己寝宫的屏风上,作为其升降奖惩的依据。
贞观六年(623年)时,唐朝政府文武官员仅有642人。我们难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唐政府是如何高效运转的?官员们必须兢兢业业。因为他们的皇帝勤政爱民,更因为官少事多实在是没法偷闲啊。所以。百官都自励廉能,政府效率大大提高。
李世民时代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应该是他最值得称道的政绩。
当然,这里所说的“没有贪污”,指的是贪污行为极为罕见,且贪污的数额不大,贪污现象是很难被完全杜绝的。后世对这一时期政治风气和廉政建设效果的夸大,恰恰反映出人们对明君和盛世的期待!即便如此。这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在李世民的率先垂范下,官员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他前后任用的20多位宰相,个个都是正人君子与清正廉洁的表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惩戒贪污,而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明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酷刑,但明朝的贪官之多却属史上罕见。
当代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柏杨曰》一书中,将李世民统治时期称为“无冤狱的时代”。并提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看它的监狱。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看他的司法。”李世民强调,法制的初衷不是防范和压制人民,而是除暴安良和对于官员营私舞弊者的打击。他任用最为公正清廉的大臣戴胄为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戴胄先后多次冒犯李世民的威严。纠正他在处理司法案件时的感情用事,李世民都最终接受。所以当时,天下没有冤狱,或者说冤狱很少。戴胄公正如包拯,但比包拯位高权重,所以他对贞观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司法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政治开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百姓心中就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这一时期的犯罪率才会急剧下降。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李世民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即使不得不征发徭役时都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他还崇尚节俭,曾经下令免去各地进贡奇珍异宝的义务。这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防止了地方官借机敲诈,从而使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唐初关中连年灾荒,李世民多次开仓赈济灾民,还准许老百姓去别的州县讨饭吃。而在小农经济的时代,政府一般是不允许农民自由迁徙的。否则你跑了,政府找谁征税、征兵去?李世民一改杨广父子的抠门做法,用的粮食里就有隋朝遗留的。他还拿出自己府库里的金银和布匹,帮助灾民赎回自己的儿女,使灾民得以平安度过荒年,而没有发生“恶性*”。终于使唐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并逐步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个人文化素质很高,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化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他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人士大夫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在长安设国子监,聘请知名的儒家学者出任学官进行管理和授课。还鼓励周边各民族、各国(新罗、日本等)首领把子弟送来留学,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国子监的学生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人,极为壮观。他设立弘文馆,征集图书2万多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卓有成效。李世民是古代帝王中,重视教育的典型代表。“物阜民丰,斯文鼎盛”的大唐。不是单纯物质、国富兵强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和积淀。
其四,民族关系:
李世民时代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联姻吐蕃。加上他能维护外族风俗。并建立都护府制度,“天可汗”李世民已然成为当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最高象征。
其五,对外关系:
李世民时代,对外交通及贸易得以加强。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唐朝声威远播,万邦来朝,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强大。越敢开放;越是开放,就越强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汉、唐、元等时期,正是以这样的政策和气度,成就了数百年的辉煌。
而后的明清以海禁和闭关锁国自我束缚,逐渐走向没落。唐朝就是空前开放的朝代,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其地位比今天的美国纽约要高。
李世民对外国人入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中国人出境管理较严,因为实在没什么必要出国。他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更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大唐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
外国人在中国可以享有“国民待遇”。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通婚定居、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做了部级高官。
所以,那时的大唐,是世界各国使者、商人、学生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大唐,来这里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很多人就不愿意再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据记载。当时就有70多个国家的使者,长期在华居住。
生为唐人是一种自豪!君不见:《西游记》里。唐僧只要一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别人马上都会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待如上宾?所以,这句话内涵极其丰富,经常会收到奇效。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一颗虔诚的礼佛之心,一个“贞观之治”下上国的雄厚国力和文化底蕴都成了他的支撑。唐僧走到哪儿都说,快成他的一句口头禅了和一张通行证了!
下面是一则,关于“贞观之治”引用率最高的一则史料:
唐朝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年间)“官员大多清廉谨慎。王公贵族和豪强地主们都畏惧法律的威严而收敛,不敢欺负老百姓。商人在野外宿营,都没有盗贼骚扰。监狱里经常空着,遍地是牛羊,外出都不用关门。
连年丰收,一斗米(合40斤)才三四个铜钱。旅行的人从长安走到岭南,从上东走到海边去都不用带粮食,可以在路边买到。……这种情况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
总之,李世民用了23年时间几乎建立了一个千百年来大家梦寐以求的“开放社会”“和谐社会”“理想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内外安宁、秩序井然、民族和睦、万国来朝,各项事业均兴旺发达。李世民究竟是如何把这个庞大帝国治理如此井井有条、欣欣向荣呢?让我们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在一次翠微宫(唐朝皇家著名四大行宫之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的君臣座谈中,李世民在对大家总结他的成功秘诀时谈道,他之所以做了很多古代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主要原因有5条:
古代很多帝王都妒忌别人的才干,而他发现别人的长处比发现自己的长处还高兴。
每个人的行为和能力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总是注意欣赏别人的长处。
领导者往往对所谓“贤才”视如珍宝,对于所谓“劣才”弃之如敝屣。而他会敬重“贤才”、怜惜“劣才”,使优劣之人都能得到合适于自己的位置。为了制衡过于正直的“清流”官员,李世民也会任用一些有能力但品行不是很端正的官员。说白点儿,皇帝需要“坏人”来平衡朝局。
很多帝王都很厌恶直言进谏的人,甚至会动杀机。而他的任期内政治的官员如鱼得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被解聘或杀害。
古代帝王都是大汉族主义,轻视少数民族,只有他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
这些话说的并不谦虚,要是换成李世民之外其他任何一个人,我们听起来都一定认为他很狂妄。但出自李世民之口,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而且都是肺腑之言。让后来的帝王们听了后,只会感到有道理,但是学又学不会。
李世民对自己和事业都极其了解,这就是识人之才、用人之道和治国之道。在他手中种种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人际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妥当,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为大唐涂下的浓墨重彩,是长达2315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精华时期和黄金时期。而承载它的最重要的舞台,就是——长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