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什么意思?骁果都是关中人,老婆孩子都在陕西,听说李渊入了关,不知一家老小怎么样。官兵内心非常不安。皇帝又不想回去,肿么办?一个字:逃!这就出现了大批量的骁果逃亡事件!皇帝很忧心。裴矩给出的点子很绝。
让这帮关中骁果在当地娶妻生子,任其跟当地妇女、寡妇甚至尼姑女道士什么的通奸,然后生下孩子就在当地落户安家。
这样军心自然稳定。这样一个得军心的政策一实施,那肯定大受欢迎。那这些关中骁果肯定会拥护朝廷。对杨广山呼万岁感激涕零,感谢皇帝陛下的高天厚地的再造之恩了。事实上是这样吗?很吊诡。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解决了骁果的生理需要和军心稳定问题,本来是皇帝的一纸诏书。但骁果们感激的却是裴大人(由是骁果等悦,咸相谓曰:“裴公之惠也。”)。有点意思。
说明啥子啊?这只能说明人家裴大人会办事,办事的结果是恶人都皇帝作了。好处人家裴大人尽捞了,而且做得滴水不漏!
皇帝大喜,骁果欢欣,裴大人捞到了声誉。这些名誉看起来不能吃不能喝也没啥用,但关键时期却救了裴大人的命。这就叫水平。不管怎么说,裴大人那是在中下级官兵中是有了极大威望。
所以到了喋血江都的千钧一发之际。裴矩做到了独善其身。这绝不是偶然的。这才叫真正的牛人!宇文化及之乱。矩晨起将朝,至坊门,遇逆党数人,控矩马诣孟景所。贼皆曰:“不关裴黄门。”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更能够看出我们这位爷的官场智慧了。杀了炀帝和一帮佞臣,十多万骁果在宇文化及一帮怂人的带领下就玩命北归关中。
这一路经过江苏、河南等地。这时候起义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中国。这帮骁果那可是是大隋朝当时最最精锐的主力,他们在老婆孩子家人的召唤下,这就一路向北往关中打。
在战火的洗礼下别人死的死亡的亡,只有人家裴大人的官位是一路走来一路涨。到河北裴矩已经官拜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安抚大使。乖乖。人家乱世丢命,这哥们乱世捡官呐。
后来宇文化及被河北牛人窦建德所败。裴矩到窦兄弟这儿被继续重用啊。先是人事部长(吏部尚书),后来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尚书右仆射)。
这帮农民工兄弟建立的政权缺的就是礼仪典章和制度规范,这裴矩犹如鱼龙入海有了用武之地。那农民工代表窦建德对裴矩同学那是相当高看。在裴矩的亲自操持下,这个泥腿子政权终于有了点政府的模样。
“旬月之间,宪章颇备,拟于王者。建德大悦,每谘访焉。”武牢关一战,那窦建德十万燕赵雄师在猛人李世民的铁骑蹂躏之下全线崩溃。老窦被俘,裴矩也跟着魏征曹旦等一帮人降了唐。
裴矩继续了他在旧主子那里的好运气。在李唐那也是高官照当。厚禄照拿。甚是顺风顺水。奇怪的是他到唐后好像变了一个人,尤其是到太宗朝。虽然年近八旬,但办事精神不减,做事积极勤勉,尤其以直言敢谏闻名。
这个唐代的君主与隋炀帝杨广那是大大的不同,尤其是这个李渊的二小子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是勤于听政,虚心明察,勇于就谏。基于此,裴矩在李世民面前的举止,与在杨广面前的表现那真是天上人间啊。举个例子吧。
这个事件姑且称之为李世民版的“钓鱼执法”说李世民为试探官吏清浊,曾让人给他们送贿物,“司门令史果受绢一匹。李世民大怒,要杀掉这名官员。裴矩说:官吏接受贿赂,处死本来应当。
不过陛下是钓鱼执法,不符合用道德来教育人的情理。李世民听了很高兴,在朝臣面前大大地表扬了裴矩同学的直谏精神。大臣敢于直谏,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官场的一个潮流。
否则,如果太宗是隋炀帝杨广同志,那裴矩绝不会冒此风险。这说明裴矩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是一味蛮干。既遵守原则,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把灵活性和原则性完美结合。但司马光老先生就不这么认为了。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裴矩在隋唐两朝的变化发表过见解,他认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
是说裴矩这小子见风使舵,在大隋是个谄媚的佞臣,直到大唐才变成了忠臣。这小子阳奉阴违,人品有问题。司马光老先生我们哪敢不尊敬?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不敢苟同。首先对人进行道德审判我觉不妥。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然司马老先生的用意是好的。
他想通过批评裴矩的行为告诫后来者要向更优秀的标杆学习,成为封建礼教的铁杆粉丝和忠实拥趸。但如果我们能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函数,裴矩也不例外。一定要裴矩跟炀帝死磕?
难道真要看到裴同学被砍头甚至抄家灭门大家才甘心?才是皆大欢喜?才是王途正道?
杨广的身死国灭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背景和时代局限,不能简简单单归结为大臣不能直谏守节。反过来即使裴矩真的直谏而亡,意义又有多大?
我看仅仅在被屠杀大臣名单上徒增一串人名而已。除此之外,有何意义?作为个体,我赞赏裴矩的行为。
不盲从、不跟风、有原则、有底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这位官场牛人叫好!(未完待续)
nbsp; 什么意思?骁果都是关中人,老婆孩子都在陕西,听说李渊入了关,不知一家老小怎么样。官兵内心非常不安。皇帝又不想回去,肿么办?一个字:逃!这就出现了大批量的骁果逃亡事件!皇帝很忧心。裴矩给出的点子很绝。
让这帮关中骁果在当地娶妻生子,任其跟当地妇女、寡妇甚至尼姑女道士什么的通奸,然后生下孩子就在当地落户安家。
这样军心自然稳定。这样一个得军心的政策一实施,那肯定大受欢迎。那这些关中骁果肯定会拥护朝廷。对杨广山呼万岁感激涕零,感谢皇帝陛下的高天厚地的再造之恩了。事实上是这样吗?很吊诡。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解决了骁果的生理需要和军心稳定问题,本来是皇帝的一纸诏书。但骁果们感激的却是裴大人(由是骁果等悦,咸相谓曰:“裴公之惠也。”)。有点意思。
说明啥子啊?这只能说明人家裴大人会办事,办事的结果是恶人都皇帝作了。好处人家裴大人尽捞了,而且做得滴水不漏!
皇帝大喜,骁果欢欣,裴大人捞到了声誉。这些名誉看起来不能吃不能喝也没啥用,但关键时期却救了裴大人的命。这就叫水平。不管怎么说,裴大人那是在中下级官兵中是有了极大威望。
所以到了喋血江都的千钧一发之际。裴矩做到了独善其身。这绝不是偶然的。这才叫真正的牛人!宇文化及之乱。矩晨起将朝,至坊门,遇逆党数人,控矩马诣孟景所。贼皆曰:“不关裴黄门。”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更能够看出我们这位爷的官场智慧了。杀了炀帝和一帮佞臣,十多万骁果在宇文化及一帮怂人的带领下就玩命北归关中。
这一路经过江苏、河南等地。这时候起义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中国。这帮骁果那可是是大隋朝当时最最精锐的主力,他们在老婆孩子家人的召唤下,这就一路向北往关中打。
在战火的洗礼下别人死的死亡的亡,只有人家裴大人的官位是一路走来一路涨。到河北裴矩已经官拜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安抚大使。乖乖。人家乱世丢命,这哥们乱世捡官呐。
后来宇文化及被河北牛人窦建德所败。裴矩到窦兄弟这儿被继续重用啊。先是人事部长(吏部尚书),后来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尚书右仆射)。
这帮农民工兄弟建立的政权缺的就是礼仪典章和制度规范,这裴矩犹如鱼龙入海有了用武之地。那农民工代表窦建德对裴矩同学那是相当高看。在裴矩的亲自操持下,这个泥腿子政权终于有了点政府的模样。
“旬月之间,宪章颇备,拟于王者。建德大悦,每谘访焉。”武牢关一战,那窦建德十万燕赵雄师在猛人李世民的铁骑蹂躏之下全线崩溃。老窦被俘,裴矩也跟着魏征曹旦等一帮人降了唐。
裴矩继续了他在旧主子那里的好运气。在李唐那也是高官照当。厚禄照拿。甚是顺风顺水。奇怪的是他到唐后好像变了一个人,尤其是到太宗朝。虽然年近八旬,但办事精神不减,做事积极勤勉,尤其以直言敢谏闻名。
这个唐代的君主与隋炀帝杨广那是大大的不同,尤其是这个李渊的二小子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是勤于听政,虚心明察,勇于就谏。基于此,裴矩在李世民面前的举止,与在杨广面前的表现那真是天上人间啊。举个例子吧。
这个事件姑且称之为李世民版的“钓鱼执法”说李世民为试探官吏清浊,曾让人给他们送贿物,“司门令史果受绢一匹。李世民大怒,要杀掉这名官员。裴矩说:官吏接受贿赂,处死本来应当。
不过陛下是钓鱼执法,不符合用道德来教育人的情理。李世民听了很高兴,在朝臣面前大大地表扬了裴矩同学的直谏精神。大臣敢于直谏,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官场的一个潮流。
否则,如果太宗是隋炀帝杨广同志,那裴矩绝不会冒此风险。这说明裴矩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是一味蛮干。既遵守原则,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把灵活性和原则性完美结合。但司马光老先生就不这么认为了。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裴矩在隋唐两朝的变化发表过见解,他认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
是说裴矩这小子见风使舵,在大隋是个谄媚的佞臣,直到大唐才变成了忠臣。这小子阳奉阴违,人品有问题。司马光老先生我们哪敢不尊敬?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不敢苟同。首先对人进行道德审判我觉不妥。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然司马老先生的用意是好的。
他想通过批评裴矩的行为告诫后来者要向更优秀的标杆学习,成为封建礼教的铁杆粉丝和忠实拥趸。但如果我们能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函数,裴矩也不例外。一定要裴矩跟炀帝死磕?
难道真要看到裴同学被砍头甚至抄家灭门大家才甘心?才是皆大欢喜?才是王途正道?
杨广的身死国灭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背景和时代局限,不能简简单单归结为大臣不能直谏守节。反过来即使裴矩真的直谏而亡,意义又有多大?
我看仅仅在被屠杀大臣名单上徒增一串人名而已。除此之外,有何意义?作为个体,我赞赏裴矩的行为。
不盲从、不跟风、有原则、有底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这位官场牛人叫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