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聃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做不动了,哪里讨口吃的去?不如趁早嫁了,也不说是嫁人,就算是嫁饭吧。
那时候奠耳河一带有“嫁饭”之说,一些半老徐娘,或者全老婆子,什么也不为,单单是为了辘辘饥肠而再醮,就叫“嫁饭”妈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道:这年头就照你的意思“嫁饭”罢,等这个春孵结束,让大师傅带了她去。爸说,恐怕还不这么简单,进谷进麦的意思呢?还有那秋叶,只怕要刁难她。妈说,她刁难她做甚么?问她讨几颗炒蚕豆,还说呕出来给她吃,拉出来给她吃。天天锁着米桶,守着饭箩,防贼般防她呢。她走了,秋叶只怕要谢天谢地了。
妈让我叫了表哥表嫂来,向他们提出阿娘“嫁饭”的问题,进谷进麦都傻站着,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倒是秋叶干脆,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小辈是管不了的,再说这事有舅舅妗娘作主,总归是不会错的。表嫂停了一下,指指自己的肚子说,只是我这里又有了,明年正月坐的月子,我想让她伺候了我这个月子,再任她走到天边地角我都不管了。
妈说:这是他们俩的事,算不得我们作主,日后好好坏坏,可不兴怨到我们头上,我们只是为你们打算,省一个人饭食罢咧。爸说,就照秋叶的意思办,伺候了月子再走。
表哥表嫂走了之后,妈叫了阿娘过来,说:明年吧,你二十多年都守过来了,还差这么一年?我园里的苎麻,今年收成全给你,你掰掰捶捶,捻成丝,织作布,做一顶帐子带上。那边上有老下有小的,别让他们说嘴:郑家女人空荡荡光生生地来,困在床上也没遮没拦的
阿娘乖乖听着,诺诺地应着,一副称心如意的模样。
园里的苎麻一天天地长,表嫂的肚子一天天地大,苎麻砍过三茬,表嫂的肚子已经大得无法无天。我忽然很恶毒地想:看她那娃儿怎么生得出来。“娃儿是从哪儿出来的?”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许多人,姨娘说是从腿肚子里蹦出来的,妗娘说是从肚脐眼里挤出来的,我妈则什么也不说,反将我臭骂了一顿。姨娘妗娘的话我根本就不相信,因为她们一边说一边在窃窃偷笑。妈呢,我如果再问,恐怕就要吃耳光了。而表嫂那娃儿似乎没费什么力气就生下来了。前一天黄昏还见她挑水来着,第二天清早就听阿眉娘说秋叶已经生了,这有点叫我生气。
爸爸虽然回了家,却到处奔波要平反,所以经常不在家。黄昏夜暗,我们还得去找阿娘,阿娘比往日更忙,秋叶一坐月子就变成了娘娘,整天躺在床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新生的囡儿又特别会拉屎,阿娘一天不知道要洗几次尿布片片,所以来我家的时间就晚了许多。
“阿娘,娃儿是从哪儿生出来的?”阿娘那天躺下眠床,我便急急地问。
好像是太累了,阿娘不答。
我不容她不答。别人可以不答,阿娘怎么可以不答?于是我坚决地追问下去。
阿娘还是一声不吭,好像是睡着了。
我突然耍起赖来,我拼命地用脚蹬她,尖声嚷嚷道:你不说我蹬死你!
屁股里出来的呗———阿娘突然冲口而出。
不啻是一记闷雷,我呆傻了。脑子里嗡嗡嘤嘤,乱七八糟,接着是羞愧,无地自容的羞愧,为自己,也为阿娘。我悄悄地拉着被子,将自己滚烫滚烫的头脸整个儿裹了起来。
这一年的春天特别寒冷,或者是因为饥饿而觉得特别寒冷,孵坊草檐上的冰凌刚刚挂起,饿慌了的孩子们一跳就折下一根,吧哒吧哒地当冰棍吮,我也折了一支吮着,阿娘急急地嚷嚷道:囡儿家,冰坏了“儿袋子”将来就不会生孩子了。
大师傅像往年一样准时来到郑家湾。那天他走到了路口,正好看见阿娘提了一鹅兜花花绿绿的东西出来,那是秋叶月子里的脏衣脏裤,因为刚用稻草灰汤泡过,热乎乎地冒着腥臊的白气。鹅兜很沉,坠得阿娘的身子向一边歪去。大师傅便接了过去,帮着阿娘一直提到了河埠头。后来郑家湾人将阿娘骂个狗血喷头,说她背时、倒运,让月子里的龌龊东西将大师傅的运气给冲撞了。也有人说大师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血光秽气人人都避之惟恐不及,他怎么反倒巴巴地挨上去呢?
那天大师傅将鹅兜歇在河埠上之后,自己便坐在榕树脚下,听阿娘棒槌的啪啪声和对岸山脉的回音,看阿娘有力的双手又搓又揉,心里便生出许多的爱怜。阿娘虽然还是黑衣黑裤黑鞋黑袜,却比以前白了,头髻梳出前所未有的光生。当时岸上没什么人,河中央有条鸬鹚船在懒懒地荡着,几只鸬鹚极不情愿地跳下水去,偶尔也叼上条苦苦挣扎的鱼。阿娘便说,他们肯了。大师傅问,谁肯了?阿娘答:舅舅,妗娘,进谷,进麦和秋叶。大师傅便非常快活,手和脚都快活得没处放。抓首搔耳了一会儿,却摸出几张钞票来,硬塞在阿娘湿淋淋的手里,阿娘的脸倏地红了,红了脸的阿娘显得年轻。后来,阿娘将这20块钱拿出来给我妈看,说:他给我这么多钱,我买什么好呢?妈说:扯两套衣服吧,好歹也是做一回新娘呢。
就在阿娘将钞票放进衣服里边的肚兜里的时候,这年春天的第一只运蛋船到达了河埠头。船上有个二十七、八岁的后生,嘬起血红的嘴唇吹了声口哨。大师傅帮着他们将蛋箩往岸上抬,不知是装得太满,还是摇摇晃晃的小船使大师傅和红嘴唇的步调不一致,有两只蛋从箩筐上滚落,啪啪打碎了,几只正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在觅食的鸡们便围上来,争先恐后地啄吃蛋黄和蛋白。
一箩箩的蛋都扛进了孵坊,那红嘴唇还在兴致勃勃地吹着口哨。男人长着个红嘴唇叫人别扭,因为吹口哨那嘴唇更红更别扭。大师傅说:你可以走了。红嘴唇说:我不走,我在这儿当师傅。大师傅说:别开玩笑了,孵小鸡可是个技术活。红嘴唇说:老母鸡都会的技术活。大师傅急了,说:你从哪儿来的,给我回到哪儿去!红嘴唇道:这孵坊不是你的!也不是郑祥方的!是人民公社的了!
后来祥方老婆告诉阿娘,这红嘴唇是公社一位头头的儿子。
孵坊那起毁灭性的事故,发生在两个月之后。
那阵子阿娘已从表嫂的月子里解脱,而在我家的檐下架起了织布机。阿娘将她亲手捻的苎麻丝又经又纬,看到那些丝丝缕缕在阿娘的手中变成了布,我惊奇得不得了,趁阿娘离机的片刻,我匆匆忙忙爬上机去,踮着双脚乱踩一通,梭子是再也抛不直的,不是钻到机上头,就是跌在机底下,一会儿便将好好的机面弄得经断纬乱一塌糊涂。阿娘见了气极,狠举巴掌作打状,我一点都不怕,因为阿娘的巴掌永远也不会落下来。
在我的记忆里,阿娘从来不曾碰过任何人一手指头,倒是妈妈时不时地给我们些皮肉之苦。妈待学生呕心沥血关怀备至甚至委曲求全,对我们姐弟妹们便失却了耐心,如今想来,这或许就叫“平衡”有一回,弟弟偷吃了一块妈妈准备送给一个生病学生的糕饼,被妈用一把茅竹梢追得满湾子乱跑。小脚的阿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天足的妈手中夺下那把竹梢,然后将遍体鳞伤的弟弟抱回屋里,一边用菜油抹着弟弟的伤痕,一边哀哀地哼道:
小儿经,小儿经
小儿不打不成人
打起皮肉条条匀
揪头发,拧耳朵
眼泪汪汪娑婆呵
哼着哼着,阿娘自己倒“眼泪汪汪娑婆呵”了。
阿娘的织布机整日啪哒啪哒地响着,响得和谐,响得热烈,而孵坊里的口哨也日夜响着,响得尖锐、响得刺耳,让人听着惴惴不安。那一年春天我上四年级,上学放学的路上,再也听不到优美的“一手哇呀,二手哇呀”再也看不见蛋们从照蛋孔里探出个神秘的脑袋来。
有一回我给大师傅送洗好的衣服。掀开那棉门帘,不知为什么便觉得陌生。大师傅带了几个徒弟在来回奔忙,他的双眼血红胡须紊乱,脸庞也少了些宽厚。我递上衣服时怯怯地问:大师傅,怎么不唱数蛋歌了?大师傅咆哮起来:“现今还数妈的什么蛋?又有哪个能数得清?”我看见孵坊的一角落里,红嘴唇聚了一伙人在打扑克,其中两个正是二旺娘剁着菜刀往死里咒的偷鸡贼。原先的温馨、宁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烟味、酒味、熟蛋味、洋葱大蒜味呛得我眼泪汪汪。
终于到了这么一天,几十万只正待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鹅,全部憋死在蛋壳里。大师傅大叫一声栽倒在地,从此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大师傅的死,至今仍是个悬案。有人说,大师傅见几十万只小鸡小鸭小鹅夭折,担不起这个干系也丢不起这个脸,便一头向孵缸撞去,轰的一声孵缸爆炸,碎缸片片扎进了他的太阳穴,扎了个大洞洞
又有人说,大师傅决不会自杀。他只是被那个事故惊懵了,一口气上不来,就昏死了过去,刚好栽倒在孵缸上,缸破头裂
也有人说,大师傅是给害死的。有人看他碍眼,就在烘炉里添一把火,活活地将那些即将出世的生命给烧死了。
大师傅从此就永远地从郑家湾消失了,孵坊这个行当也永远地从郑家湾消失了。大师傅尸体运走的那天,阿娘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涕泪滂沱,只是不住地叨叨: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让他提那个鹅兜,血光之灾呀
阿娘又回到她原先的日子,噔噔噔地奔波在我家和她家的那段路上,只是憔悴得不成样了。手里的娃儿,已从孙子换成了孙女。
日子越发地艰难起来。郑家湾人看看缸里寥寥可数的米,看看田里迟迟不熟的稻,都觉得惶惶然。倒是稗草熟得早,对着苍穹扬起个轻佻的头。有个星期六下午,阿娘递给我个畚斗说:捋稗子去,我们贴稗子饼吃。弟妹们一听到“饼”眼睛都绿了,我们大概有3年没尝过任何过了。我和阿鑫兴冲冲地下到水田中央,极小心极谨慎地捋着稗子——稗子落回田里要挨骂,踩坏了稻子更要挨骂。我们捋了半畚斗,阿娘将它们晒干,磨作粉,我冒着挨一顿打的危险,偷了妈的半小碗红糖——妈刚刚生了六弟,我知道红糖藏在什么地方。吃饼!吃饼!弟妹们用筷子敲打着桌板,像过节那么欢呼雀跃。我拼命地往灶孔里添火,巴不得饼子即刻就熟。锅终于揭开了,阿娘铲了满满一碗稗子饼放在桌上,弟妹们顾不得烫手,抓起一只就往嘴里送,刚嚼了几下,就呸呸地往外吐,又将剩下的稗子饼乱扔。我骂道,糟蹋吃食,饿死你们!弟弟说,这算什么狗屁粮食!
我咬下一口饼,天哪,满嘴的稗子壳壳!比糠饼还难吃几倍。勉强咽下一口,便将手中的搁下。阿娘捡起我们扔下的,三口两口就塞到嘴里去,边叨叨说:“命好鬼!命好鬼!恁个好饼还吃不!”一时间风卷残云,一镬饼被她消灭得干干净净。
我发现大表哥胖起来了,留心一看,郑家湾许多人都胖起来了,没几天,我家的弟妹也胖起来了,郑家湾一时沸沸扬扬:浮肿病,不得了!又有人说,黄豆能治病。于是就钻天觅缝去寻黄豆。有人说,一个叫“灵龟”的荒岛上,野生了许多黄豆,可惜全爆裂在地里。于是郑家湾女人们都要去碰运气。我马上逃学加入这个队伍。阿娘也要去,海婶指指阿娘的菱角脚说:郑家湾到海边渡口15里,上了岛还不晓得要跑多少里,你这双小脚,走得动?阿娘诺诺道,笨鸟先飞,我早个把时辰出门。
第二天鸡叫头遍,阿娘就催我起床,喝过粥,带上午饭的番薯团团,我们就出门了。我光着脚——那时候我们都穿不起鞋子,阿娘不光脚——她那双脚离了鞋子就不能走路。我们在田间小泥路上行进,露水沾湿了我们的裤腿。两个时辰之后我们到达了渡口,郑家湾的女人和日头也同时到达了。于是就摆渡。上了岛,快手快脚的海婶她们撒开腿就往前头冲去,我和阿娘便落在后面。灵龟的土地龟裂着,崩在龟背的黄豆都被前面的人拣去,我和阿娘只能望着裂缝中的豆粒叹息。整整一天,我们都无法超越海婶她们,只苦苦地在后头拾人家剩下的。当太阳渐渐西斜的时候,海婶她们已发了一笔横财——拣了约摸一斗的黄豆,而我和阿娘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只拣了一升。
摆渡回来,太阳已坠到荒岛那边去了。海婶她们便赶快向郑家湾跑去,我当然也归心似箭。11岁的我背着一升黄豆是绝对不会跑不过背一斗黄豆的海婶她们的,可是阿娘不行,任我怎么嚷嚷怎么跳脚都不行。这时候我才明白,平日里阿娘做什么都已经极尽其力了,此刻再努力也努力不到哪儿去。一会儿,我们就落后了一大截。我急起直追,回头一看,阿娘独自在暮色中跌跌撞撞,无奈何只得退了回来,想想不甘心又去追队伍,想想不忍心又退转回来,这么几个回合,天黑透了,海婶她们早已无影无踪,我便诅咒阿娘的小脚,诅咒给阿娘缠足的奶奶,诅咒发明缠脚的人,咒着咒着,我绝望得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忽然,前面有了淡淡的灯光,循着灯光,我们走进一个不知名的村落。一个好心的老太婆说:“天太晚了,你们再也走不到的。”我越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太婆留下我们过夜,生平第一次,我睡在陌生人的床上,睡在没有蚊帐没有蚊香的破床上。辘辘的饥肠和猖獗的蚊子对我里外夹攻,让疲惫至极的我无法入睡,而阿娘和那个老太婆却睡得很香。
12岁那个暑假我跟阿娘大吵了一场,正确地说是我把她大骂了一通并跟她翻了脸。事情出在犯痨病的老五娘身上,这老太婆犯肺结核咳痰咳血多年,那阵子已经卧床不起了,儿子媳妇将她搬到一间牛棚屋里,然后到我家要阿娘去伺候“愿去呢,吃饭在我们家。”阿娘就跟我叨叨道,苦极了,老五娘养了5个虎龙般的儿子,到头来还被撵到牛棚屋去,真真是苦极了。我马上道,去不得!别处的饭你都吃得,惟有老五家的饭你吃不得!阿娘问为什么?我说,那病叫肺结核,会传染得很!阿娘笑道:我这辈子也不晓得伺候过多少病人,怎么都没见传染上?我说,那是你体格好,或者那些病也不是传染病。那时候我已经小学毕业,我将我学到的知识在阿娘面前卖弄了一番,阿娘还是不信,叨叨着反问我:“传染病传染病,那天底下第一个病人是谁传染给他的?”
我竟答不上来。这问题后来我问了许多人,好像谁也答不上来。阿娘说:“考住了是不是?”便自管自地向肺病屋走去。我气极,却拦不了她。黄昏,她居然噔噔噔地又来到我家。我正在洗碗,那时候我已经不需要再站在小板凳上了。我对阿娘说:“你走你走,你浑身上下全是肺病菌!”她以为我不当真,像往日一样想推开我替我洗碗,我像烫着似的跳了起来,大声嚷嚷道:“脏阿娘,臭阿娘!你滚你滚,滚回那痨病屋里去!死回到痨病屋里去!”
阿娘怔了一下,向前凑了凑,好像要辨认我是不是原来的我,然后有点艰难地转过身去,嗫嚅道:我滚,我滚——用得着轿杠杠,用不着壅桶板!
兴许是天色昏暗,阿娘的步履竟有些踉跄。
那是个不安宁的黄昏,三妹四妹想阿娘,嘴巴一撇一撇的。我说,不许哭!有我在,我和阿鑫加起来22岁了,是很大很大的大人了,我们不怕!
我端了盆水,正给四妹洗脚,外头突然嚷嚷作一片:有人跳河了!我的心一阵乱跳,扔下了弟妹就往河边跑去。榕树下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一个孩子在撕心裂肺地哭叫:妈呀!妈呀!天色昏暗,可是我还辨得出那是阿猛。有人拿着谷耙,在河岸边一路耙去;一条小船撑到河中央,东一篙西一篙地乱捞;几个后生哥脱光了衣服,钻到水下去摸人。在秋叶投河的事件中,郑家湾表现出空前的齐心协力。可是奠耳河太宽阔太深邃了,它将表嫂藏得无影无踪。大表哥抱着囡儿刚刚赶到,咧着嘴巴呜呜地哭。乱七八糟的嘴在打听怎么回事,阿芳娘抹着眼泪说:下午我们拔番薯藤,秋叶藏了两块番薯在怀里,不晓得哪个婊子走的风,傍黑我们回村,民兵早候在村口了,冷不防将她衣服一揪,两块拳头大的番薯便滚下地来。就有人说:秋叶,好呀,偷队里番薯,明天叫你敲锣游村!秋叶便嚷嚷不活了不活了!都道她嚷嚷就是嚷嚷,谁料她真的跳了河?
表嫂的尸体是第二天清早自己浮上来的。她安详地停在一半水草一半浮萍的河湾里,奠耳河水洗净了她生前的暴躁,只是肚子变得太鼓太大,仿佛偷吃了半箩筐的番薯似的。
11岁那年暑假我考上乐城中学。那一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我家风雨飘摇、雪上加霜的年头。爸回家后一直被派往外地去扫垃圾,一种小小钓钩般的寄生虫便从爸光裸的脚底心钻入,又在爸的小肠内安家落户繁衍子孙,爸因此肚疼腹泻咳嗽贫血性命危在旦夕,而不懂事的七妹还趁乱挤进了这个家。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到中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我对上中学就只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妈一边往一溜九个空碗里分配掺了苎麻叶的麦糊汤汤,一边斩钉截铁地说:读!考上了,我卖血也供你读!
中学离郑家湾40里。由于我经常是身无分文,所以我便经常不能回家。大约在两个月之后,我徒步回到了郑家湾。在村口那棵大榕树旁边,我见到我的阿娘,她穿了件原本想做成蚊帐但终归没有做成的苎麻布衫,手提个破篮,篮里卧着两个鸡蛋。见了我,伸出只手道:有鸡蛋卖吗?我十分惊奇地问:阿娘,你干什么呀?一听我的嗓音,她往前凑凑,再凑凑,便快活地笑了,露出那一辈子吃糠咽菜才有的大板牙:丹囡回来了?你有多长日子没回家了?
阿娘的眼睛已明显地坏了,我说的是坏了而不是有病。阿娘没有病,一直到死她都没有病。几个月和老五娘朝夕相处,阿娘该结核的部位都不曾结核;各式各样的病菌和病毒即使全扑到她身上,也像水浇鸭背脊般不损阿娘半根毫毛。她只是饥饿,饥饿像个魔鬼,生生地将她眼睛给弄坏了。
我问,阿娘你买蛋做什么?她很神秘地回答:孵小鸡。我扭头看看那个僵死了的孵坊,想起太阳穴上有个三角形伤口的大师傅,心中愀然。阿娘却没有太多的伤感,继续向过路人收购鸡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嘻嘻哈哈地过来,用一个鸡蛋换走了阿娘的一块钱,又嘻嘻哈哈地走了。阿娘的“孵小鸡”让我怀疑,郑家湾的公鸡母鸡都赶尽杀绝了,阿娘篮里的三只鸡蛋来历不明。即便是有了蛋,没有抱窝的鸡娘,那蛋又怎么变成小鸡?
我提出这个问题。阿娘掀了掀苎麻布衫,露出补丁叠补丁的破肚兜兜,很神秘地说:“我自个儿孵。我将蛋装在肚兜兜里,我再将自个儿捂在被窝里,捂得火热火热的,三七二十一天,那小鸡就出壳了。
我鄂然。孵鸡的场所,从那个轰轰烈烈的孵坊,辗转到我阿娘的肚兜兜里,到底是一种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创举,还是历史辛辣的嘲讽?
阿娘花光了大师傅给的嫁衣钱,居然买到20个鸡蛋。接着阿娘就将自己捂在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哺育着着鸡蛋也哺育着跳蚤虱子,同时将自己捂出一身热痱一身瘰疖。21天她少吃没喝不敢翻身不敢挪动。终于,一只平凡而又神奇的鸡雏破壳了,嘀嘀娇呓着宣布她的诞生。
然而阿娘不出被窝,还有19只呢,任重而又道远,阿娘再接再厉继续孵鸡不止。一天,二天,三天,围了许多看热闹的,而那些小鸡们不出来就是不出来。二表哥进麦看看不对劲,一把将阿娘连同她的肚兜兜给拉出了被窝。
细查那些蛋,两头都有白蜡点过的痕迹;敲开,不见蛋清与蛋黄,只有一汪发臭的水。阿娘茫然,进麦茫然,围观的人也茫然。一个知情人道出了真情:如今的蛋何等的珍贵,一个蛋或许就救一条命,谁肯卖给她?欺她眼睛不好,人家就用针在蛋的两头扎洞,吸掉蛋清和蛋黄,再往蛋壳里注上清水,然后用蜡封好卖给阿娘
我不知道这件事到底给阿娘造成多大的伤害,我只知道阿娘从床上下来之后,从头到脚蜕了一层皮,变得像个骨头人一般。从这之后,她便蓬头垢面地出没在郑家湾的路上。她白天走,夜里也走,不晓得她为什么走,也不晓得她要走到哪里去,且边走边唱:西方路上有个鸡,眼泪汪汪哭啼啼。她自己不哭,也无眼泪。那捂了20多天亲自孵出的小鸡,都养了一个月了,被孙子阿猛跨门槛时一脚踩死,从此阿娘便无牵无挂。又唱:身穿青衣乌又乌,麻绳捆缚走江湖,别人当我吃饱饭,仔细想想饿得苦。见了人,便拦住要人猜,常被人一把推开。夜里还继续走,把过路的吓了一跳,那人便骂:走什么走?半夜三更的,当心叫鬼给抓了去!阿娘便凑上去,凑上去,想把对方认出,终于又认不出,便笑着说:鬼凭什么抓我?我又没欠他,我又没什么可以给他!
郑家湾人便认为阿娘疯了,进谷进麦也认为阿娘疯了,我们也认为阿娘疯了。
秋收冬种开始,妈对我们说:只要能站得住的,都给我下田赚工分去,赚一分是一分,赚半分是半分,半分也赚不到的,好歹捡几个稻穗回来。于是除了七妹,虚弱的爸爸和我们姐弟6个都去了,黑压压地站了半边田。新谷割上来了,新米打出来了,久违了的米饭煮出来了,那米饭是何等的雪白,何等的耀眼,何等的叫人心旷神怡。一颗颗的饭粒都会蠕动,会说话,会笑会唱歌!我们盛起米饭,狼吞虎咽起来,爸妈在一旁叮咛:慢点慢点,噎着就没命了。我们还是没命地扒着,急急忙忙去盛第二碗。这时候,大门口趔趔趄趄地晃进个影子,我一抬眼,是阿娘。只见她一手紧捂额角,血的溪流在她树根杈杈般的指缝中突奔而出,又顺着她瘦骨嶙峋的手臂,淅淅沥沥地淌到地上。爸慌忙给她拿止血药,一边问怎么啦?阿娘的手松开了,她额面的皮肉被什么东西削去洋钱大的一块。“阿猛,阿猛”阿娘念着孙子的名字,断断续续地说“他们煮了镬饭,背着我吃,我见他们吃完了,才去揭镬盖,刚要盛饭,阿猛疯一般跑过来,夺走饭铲对我就劈”
那一年阿猛6岁,为了保卫自己的口粮,6岁的男娃有足够的力气给奶奶留下永恒的警告。
围了许多看稀奇的晒谷女人,七嘴八舌说着些无关痛痒的话。我妈起身走到灶间,给阿娘盛了一大碗米饭,想想,又将饭倒回镬里,铲了片厚厚的锅巴,对折过放在碗底,再在锅巴上头松松地压了两铲米饭。妈将饭碗和一夹咸菜递给阿娘,看热闹的女人便说:瞧瞧,你妗娘多好,给你盛恁满的一碗饭。阿娘接了饭,站在一旁狠划了一口,就发现下面有诈,她将锅巴拨出,一直拨到碗上面来,递给众人看:瞧瞧,垫着锅巴呢。
阿娘说的是真话。可是真话叫人尴尬。妈恨恨地说,让她饿死才好。如今,每当我的孩子将隔夜的剩饭整碗倒掉的时候,我便觉得憋心,觉得罪过,觉得是倒掉无数条阿娘的命。
后来阿娘的额上结了个碗底大的血痂,血痂上又粘着绺相当可观的头发,苎麻布衫的第一个布扣开着,丝瓜筋筋般的脖子里,留着再也洗不干净的血污。
放寒假的第一天,我步行回到郑家湾。爸说:“好久没见阿娘了。”有一天,二表哥进麦经过我家门口,爸就叫了进来问,才知道阿娘已经躺倒了。爸说,你们要给她吃的。进麦说,我们顿顿都给送到床头的。我想去看看,终因种种原因没有去成。有一回,我去同学家抄近路从阿娘家的穿堂里经过,看见阿娘和阿娘一样沧桑的破床已被移进了穿堂,知道阿娘的日子不多了,却并不觉得怎么心酸。穿堂风极大极尖锐,挂在阿娘床头的一块颜色不辨的破布如蝙蝠飞舞。我随便叫了声“阿娘”阿娘竟一翻身坐起,动作的敏捷让我吃惊不已,她向前凑凑想认认我,我终因看同学要紧,没有驻足让她好好认,也没有和她说两句什么就走过去了。穿堂风从背后送来句话:用得着轿杠杠,用不着壅桶板。
几天之后,大表哥二表哥一齐到了我家说,舅舅妗娘,我娘死了。问什么时候死的,竟一个也答不上来。我跟在爸后头过去看看,阿娘蜷曲着身子面壁躺着,乱草般的头发边,放着一排四五碗黑里吧叽的东西,也辨不出到底是什么,有两碗竟已长了毛,想必阿娘死去不止一两天了。
那天下午,爸爸那些大人们都在田里铲麦,我和阿鑫跟在他们身后给麦子施灰肥。有人懒洋洋地说起阿娘的死,说起葬礼该怎么办。郑家湾无论怎么穷,平日里不管怎样少吃没穿,葬礼还是要办的。死人入了棺,定要盖上几条亲戚送的薄绫被,最不济的也用纱布裹点烂棉花当被,免得死者在阴间挨冷受冻。
有人喊我二弟:“阿鑫,你是内侄,你送什么被?――内侄的被子盖贴心!”
这“贴心”有两层意思,一是暖心暖意,有着特别的亲情;二是贴皮贴肉,一定要直接盖在死人身上,而别的被子则只能压在“内侄被”外边。
阿鑫睁大了眼睛,半懂不懂地学舌:“内侄被子盖贴心。”
爸爸瞪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内侄的被子盖贴心。”弟弟自言自语着,仿佛还有了点优越感,便又重复了一句:“内侄的被子盖贴心。”
爸爸忍无可忍,吼道:阿鑫!
阿鑫抬起头,怔怔地看着爸。我知道爸的意思,我们家买不起被子,哪怕是纸一般的黄绫被,还是纱布蒙的水纱被。后来还是妈妈聪明,赶到学校拿了几张纸,剪了块红的当被面,剪了块黄的当被里,浆糊一粘,就是二弟的“内侄被”阿娘就盖着这条哗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哗作响的被子进入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的一个春天,远嫁的我回郑家湾探亲,忽然想去阿娘的坟头看看,我向人打听该买些什么到坟头祭祭,她们便很正色地问我,你阿娘作祟作到你那里去了?那么远的路!
我答,没有。
那你还祭她作什么?
我忽然明白:世人极怕作祟的,世人也只敬作祟的,所以也只供奉作祟的。
可是阿娘不会作祟。即使是挪着小脚走进我的梦里,也都是笑嘻嘻的,咧着一口只有一辈子吃糠咽菜才有的大板牙:我讲故事你们听
进谷表哥迈着他的罗圈腿,给我在前面带路,我问了他几个关于阿娘的问题,他窝窝囊囊地答不上来,我觉得无趣,就不问了。走了个把小时,来到了一座山脚,表哥指着个突起的土包包说:“那是秋叶的。”我马上后悔自己没买两份祭品,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又爬了一会儿山,在一大片的荒芜中找了一阵,才找见阿娘的坟,所谓坟,既没块粗碑,也没个坟台,只是小小的一堆乱石而已。然而在乱石缝里,竟探出一棵异常茁壮的草莓,伸得远远的、迎风摇曳着枝条上,结满了硕大的、血红的果实,叫我怦然心动。
我把香烛点上,将阿娘一辈子不曾尝过、不曾见过的糕点一一摆好。我站着拜了三拜,又跪下去拜了三拜。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她做不动了,哪里讨口吃的去?不如趁早嫁了,也不说是嫁人,就算是嫁饭吧。
那时候奠耳河一带有“嫁饭”之说,一些半老徐娘,或者全老婆子,什么也不为,单单是为了辘辘饥肠而再醮,就叫“嫁饭”妈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道:这年头就照你的意思“嫁饭”罢,等这个春孵结束,让大师傅带了她去。爸说,恐怕还不这么简单,进谷进麦的意思呢?还有那秋叶,只怕要刁难她。妈说,她刁难她做甚么?问她讨几颗炒蚕豆,还说呕出来给她吃,拉出来给她吃。天天锁着米桶,守着饭箩,防贼般防她呢。她走了,秋叶只怕要谢天谢地了。
妈让我叫了表哥表嫂来,向他们提出阿娘“嫁饭”的问题,进谷进麦都傻站着,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倒是秋叶干脆,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小辈是管不了的,再说这事有舅舅妗娘作主,总归是不会错的。表嫂停了一下,指指自己的肚子说,只是我这里又有了,明年正月坐的月子,我想让她伺候了我这个月子,再任她走到天边地角我都不管了。
妈说:这是他们俩的事,算不得我们作主,日后好好坏坏,可不兴怨到我们头上,我们只是为你们打算,省一个人饭食罢咧。爸说,就照秋叶的意思办,伺候了月子再走。
表哥表嫂走了之后,妈叫了阿娘过来,说:明年吧,你二十多年都守过来了,还差这么一年?我园里的苎麻,今年收成全给你,你掰掰捶捶,捻成丝,织作布,做一顶帐子带上。那边上有老下有小的,别让他们说嘴:郑家女人空荡荡光生生地来,困在床上也没遮没拦的
阿娘乖乖听着,诺诺地应着,一副称心如意的模样。
园里的苎麻一天天地长,表嫂的肚子一天天地大,苎麻砍过三茬,表嫂的肚子已经大得无法无天。我忽然很恶毒地想:看她那娃儿怎么生得出来。“娃儿是从哪儿出来的?”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许多人,姨娘说是从腿肚子里蹦出来的,妗娘说是从肚脐眼里挤出来的,我妈则什么也不说,反将我臭骂了一顿。姨娘妗娘的话我根本就不相信,因为她们一边说一边在窃窃偷笑。妈呢,我如果再问,恐怕就要吃耳光了。而表嫂那娃儿似乎没费什么力气就生下来了。前一天黄昏还见她挑水来着,第二天清早就听阿眉娘说秋叶已经生了,这有点叫我生气。
爸爸虽然回了家,却到处奔波要平反,所以经常不在家。黄昏夜暗,我们还得去找阿娘,阿娘比往日更忙,秋叶一坐月子就变成了娘娘,整天躺在床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新生的囡儿又特别会拉屎,阿娘一天不知道要洗几次尿布片片,所以来我家的时间就晚了许多。
“阿娘,娃儿是从哪儿生出来的?”阿娘那天躺下眠床,我便急急地问。
好像是太累了,阿娘不答。
我不容她不答。别人可以不答,阿娘怎么可以不答?于是我坚决地追问下去。
阿娘还是一声不吭,好像是睡着了。
我突然耍起赖来,我拼命地用脚蹬她,尖声嚷嚷道:你不说我蹬死你!
屁股里出来的呗———阿娘突然冲口而出。
不啻是一记闷雷,我呆傻了。脑子里嗡嗡嘤嘤,乱七八糟,接着是羞愧,无地自容的羞愧,为自己,也为阿娘。我悄悄地拉着被子,将自己滚烫滚烫的头脸整个儿裹了起来。
这一年的春天特别寒冷,或者是因为饥饿而觉得特别寒冷,孵坊草檐上的冰凌刚刚挂起,饿慌了的孩子们一跳就折下一根,吧哒吧哒地当冰棍吮,我也折了一支吮着,阿娘急急地嚷嚷道:囡儿家,冰坏了“儿袋子”将来就不会生孩子了。
大师傅像往年一样准时来到郑家湾。那天他走到了路口,正好看见阿娘提了一鹅兜花花绿绿的东西出来,那是秋叶月子里的脏衣脏裤,因为刚用稻草灰汤泡过,热乎乎地冒着腥臊的白气。鹅兜很沉,坠得阿娘的身子向一边歪去。大师傅便接了过去,帮着阿娘一直提到了河埠头。后来郑家湾人将阿娘骂个狗血喷头,说她背时、倒运,让月子里的龌龊东西将大师傅的运气给冲撞了。也有人说大师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血光秽气人人都避之惟恐不及,他怎么反倒巴巴地挨上去呢?
那天大师傅将鹅兜歇在河埠上之后,自己便坐在榕树脚下,听阿娘棒槌的啪啪声和对岸山脉的回音,看阿娘有力的双手又搓又揉,心里便生出许多的爱怜。阿娘虽然还是黑衣黑裤黑鞋黑袜,却比以前白了,头髻梳出前所未有的光生。当时岸上没什么人,河中央有条鸬鹚船在懒懒地荡着,几只鸬鹚极不情愿地跳下水去,偶尔也叼上条苦苦挣扎的鱼。阿娘便说,他们肯了。大师傅问,谁肯了?阿娘答:舅舅,妗娘,进谷,进麦和秋叶。大师傅便非常快活,手和脚都快活得没处放。抓首搔耳了一会儿,却摸出几张钞票来,硬塞在阿娘湿淋淋的手里,阿娘的脸倏地红了,红了脸的阿娘显得年轻。后来,阿娘将这20块钱拿出来给我妈看,说:他给我这么多钱,我买什么好呢?妈说:扯两套衣服吧,好歹也是做一回新娘呢。
就在阿娘将钞票放进衣服里边的肚兜里的时候,这年春天的第一只运蛋船到达了河埠头。船上有个二十七、八岁的后生,嘬起血红的嘴唇吹了声口哨。大师傅帮着他们将蛋箩往岸上抬,不知是装得太满,还是摇摇晃晃的小船使大师傅和红嘴唇的步调不一致,有两只蛋从箩筐上滚落,啪啪打碎了,几只正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在觅食的鸡们便围上来,争先恐后地啄吃蛋黄和蛋白。
一箩箩的蛋都扛进了孵坊,那红嘴唇还在兴致勃勃地吹着口哨。男人长着个红嘴唇叫人别扭,因为吹口哨那嘴唇更红更别扭。大师傅说:你可以走了。红嘴唇说:我不走,我在这儿当师傅。大师傅说:别开玩笑了,孵小鸡可是个技术活。红嘴唇说:老母鸡都会的技术活。大师傅急了,说:你从哪儿来的,给我回到哪儿去!红嘴唇道:这孵坊不是你的!也不是郑祥方的!是人民公社的了!
后来祥方老婆告诉阿娘,这红嘴唇是公社一位头头的儿子。
孵坊那起毁灭性的事故,发生在两个月之后。
那阵子阿娘已从表嫂的月子里解脱,而在我家的檐下架起了织布机。阿娘将她亲手捻的苎麻丝又经又纬,看到那些丝丝缕缕在阿娘的手中变成了布,我惊奇得不得了,趁阿娘离机的片刻,我匆匆忙忙爬上机去,踮着双脚乱踩一通,梭子是再也抛不直的,不是钻到机上头,就是跌在机底下,一会儿便将好好的机面弄得经断纬乱一塌糊涂。阿娘见了气极,狠举巴掌作打状,我一点都不怕,因为阿娘的巴掌永远也不会落下来。
在我的记忆里,阿娘从来不曾碰过任何人一手指头,倒是妈妈时不时地给我们些皮肉之苦。妈待学生呕心沥血关怀备至甚至委曲求全,对我们姐弟妹们便失却了耐心,如今想来,这或许就叫“平衡”有一回,弟弟偷吃了一块妈妈准备送给一个生病学生的糕饼,被妈用一把茅竹梢追得满湾子乱跑。小脚的阿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天足的妈手中夺下那把竹梢,然后将遍体鳞伤的弟弟抱回屋里,一边用菜油抹着弟弟的伤痕,一边哀哀地哼道:
小儿经,小儿经
小儿不打不成人
打起皮肉条条匀
揪头发,拧耳朵
眼泪汪汪娑婆呵
哼着哼着,阿娘自己倒“眼泪汪汪娑婆呵”了。
阿娘的织布机整日啪哒啪哒地响着,响得和谐,响得热烈,而孵坊里的口哨也日夜响着,响得尖锐、响得刺耳,让人听着惴惴不安。那一年春天我上四年级,上学放学的路上,再也听不到优美的“一手哇呀,二手哇呀”再也看不见蛋们从照蛋孔里探出个神秘的脑袋来。
有一回我给大师傅送洗好的衣服。掀开那棉门帘,不知为什么便觉得陌生。大师傅带了几个徒弟在来回奔忙,他的双眼血红胡须紊乱,脸庞也少了些宽厚。我递上衣服时怯怯地问:大师傅,怎么不唱数蛋歌了?大师傅咆哮起来:“现今还数妈的什么蛋?又有哪个能数得清?”我看见孵坊的一角落里,红嘴唇聚了一伙人在打扑克,其中两个正是二旺娘剁着菜刀往死里咒的偷鸡贼。原先的温馨、宁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烟味、酒味、熟蛋味、洋葱大蒜味呛得我眼泪汪汪。
终于到了这么一天,几十万只正待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鹅,全部憋死在蛋壳里。大师傅大叫一声栽倒在地,从此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大师傅的死,至今仍是个悬案。有人说,大师傅见几十万只小鸡小鸭小鹅夭折,担不起这个干系也丢不起这个脸,便一头向孵缸撞去,轰的一声孵缸爆炸,碎缸片片扎进了他的太阳穴,扎了个大洞洞
又有人说,大师傅决不会自杀。他只是被那个事故惊懵了,一口气上不来,就昏死了过去,刚好栽倒在孵缸上,缸破头裂
也有人说,大师傅是给害死的。有人看他碍眼,就在烘炉里添一把火,活活地将那些即将出世的生命给烧死了。
大师傅从此就永远地从郑家湾消失了,孵坊这个行当也永远地从郑家湾消失了。大师傅尸体运走的那天,阿娘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涕泪滂沱,只是不住地叨叨: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让他提那个鹅兜,血光之灾呀
阿娘又回到她原先的日子,噔噔噔地奔波在我家和她家的那段路上,只是憔悴得不成样了。手里的娃儿,已从孙子换成了孙女。
日子越发地艰难起来。郑家湾人看看缸里寥寥可数的米,看看田里迟迟不熟的稻,都觉得惶惶然。倒是稗草熟得早,对着苍穹扬起个轻佻的头。有个星期六下午,阿娘递给我个畚斗说:捋稗子去,我们贴稗子饼吃。弟妹们一听到“饼”眼睛都绿了,我们大概有3年没尝过任何过了。我和阿鑫兴冲冲地下到水田中央,极小心极谨慎地捋着稗子——稗子落回田里要挨骂,踩坏了稻子更要挨骂。我们捋了半畚斗,阿娘将它们晒干,磨作粉,我冒着挨一顿打的危险,偷了妈的半小碗红糖——妈刚刚生了六弟,我知道红糖藏在什么地方。吃饼!吃饼!弟妹们用筷子敲打着桌板,像过节那么欢呼雀跃。我拼命地往灶孔里添火,巴不得饼子即刻就熟。锅终于揭开了,阿娘铲了满满一碗稗子饼放在桌上,弟妹们顾不得烫手,抓起一只就往嘴里送,刚嚼了几下,就呸呸地往外吐,又将剩下的稗子饼乱扔。我骂道,糟蹋吃食,饿死你们!弟弟说,这算什么狗屁粮食!
我咬下一口饼,天哪,满嘴的稗子壳壳!比糠饼还难吃几倍。勉强咽下一口,便将手中的搁下。阿娘捡起我们扔下的,三口两口就塞到嘴里去,边叨叨说:“命好鬼!命好鬼!恁个好饼还吃不!”一时间风卷残云,一镬饼被她消灭得干干净净。
我发现大表哥胖起来了,留心一看,郑家湾许多人都胖起来了,没几天,我家的弟妹也胖起来了,郑家湾一时沸沸扬扬:浮肿病,不得了!又有人说,黄豆能治病。于是就钻天觅缝去寻黄豆。有人说,一个叫“灵龟”的荒岛上,野生了许多黄豆,可惜全爆裂在地里。于是郑家湾女人们都要去碰运气。我马上逃学加入这个队伍。阿娘也要去,海婶指指阿娘的菱角脚说:郑家湾到海边渡口15里,上了岛还不晓得要跑多少里,你这双小脚,走得动?阿娘诺诺道,笨鸟先飞,我早个把时辰出门。
第二天鸡叫头遍,阿娘就催我起床,喝过粥,带上午饭的番薯团团,我们就出门了。我光着脚——那时候我们都穿不起鞋子,阿娘不光脚——她那双脚离了鞋子就不能走路。我们在田间小泥路上行进,露水沾湿了我们的裤腿。两个时辰之后我们到达了渡口,郑家湾的女人和日头也同时到达了。于是就摆渡。上了岛,快手快脚的海婶她们撒开腿就往前头冲去,我和阿娘便落在后面。灵龟的土地龟裂着,崩在龟背的黄豆都被前面的人拣去,我和阿娘只能望着裂缝中的豆粒叹息。整整一天,我们都无法超越海婶她们,只苦苦地在后头拾人家剩下的。当太阳渐渐西斜的时候,海婶她们已发了一笔横财——拣了约摸一斗的黄豆,而我和阿娘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只拣了一升。
摆渡回来,太阳已坠到荒岛那边去了。海婶她们便赶快向郑家湾跑去,我当然也归心似箭。11岁的我背着一升黄豆是绝对不会跑不过背一斗黄豆的海婶她们的,可是阿娘不行,任我怎么嚷嚷怎么跳脚都不行。这时候我才明白,平日里阿娘做什么都已经极尽其力了,此刻再努力也努力不到哪儿去。一会儿,我们就落后了一大截。我急起直追,回头一看,阿娘独自在暮色中跌跌撞撞,无奈何只得退了回来,想想不甘心又去追队伍,想想不忍心又退转回来,这么几个回合,天黑透了,海婶她们早已无影无踪,我便诅咒阿娘的小脚,诅咒给阿娘缠足的奶奶,诅咒发明缠脚的人,咒着咒着,我绝望得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忽然,前面有了淡淡的灯光,循着灯光,我们走进一个不知名的村落。一个好心的老太婆说:“天太晚了,你们再也走不到的。”我越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太婆留下我们过夜,生平第一次,我睡在陌生人的床上,睡在没有蚊帐没有蚊香的破床上。辘辘的饥肠和猖獗的蚊子对我里外夹攻,让疲惫至极的我无法入睡,而阿娘和那个老太婆却睡得很香。
12岁那个暑假我跟阿娘大吵了一场,正确地说是我把她大骂了一通并跟她翻了脸。事情出在犯痨病的老五娘身上,这老太婆犯肺结核咳痰咳血多年,那阵子已经卧床不起了,儿子媳妇将她搬到一间牛棚屋里,然后到我家要阿娘去伺候“愿去呢,吃饭在我们家。”阿娘就跟我叨叨道,苦极了,老五娘养了5个虎龙般的儿子,到头来还被撵到牛棚屋去,真真是苦极了。我马上道,去不得!别处的饭你都吃得,惟有老五家的饭你吃不得!阿娘问为什么?我说,那病叫肺结核,会传染得很!阿娘笑道:我这辈子也不晓得伺候过多少病人,怎么都没见传染上?我说,那是你体格好,或者那些病也不是传染病。那时候我已经小学毕业,我将我学到的知识在阿娘面前卖弄了一番,阿娘还是不信,叨叨着反问我:“传染病传染病,那天底下第一个病人是谁传染给他的?”
我竟答不上来。这问题后来我问了许多人,好像谁也答不上来。阿娘说:“考住了是不是?”便自管自地向肺病屋走去。我气极,却拦不了她。黄昏,她居然噔噔噔地又来到我家。我正在洗碗,那时候我已经不需要再站在小板凳上了。我对阿娘说:“你走你走,你浑身上下全是肺病菌!”她以为我不当真,像往日一样想推开我替我洗碗,我像烫着似的跳了起来,大声嚷嚷道:“脏阿娘,臭阿娘!你滚你滚,滚回那痨病屋里去!死回到痨病屋里去!”
阿娘怔了一下,向前凑了凑,好像要辨认我是不是原来的我,然后有点艰难地转过身去,嗫嚅道:我滚,我滚——用得着轿杠杠,用不着壅桶板!
兴许是天色昏暗,阿娘的步履竟有些踉跄。
那是个不安宁的黄昏,三妹四妹想阿娘,嘴巴一撇一撇的。我说,不许哭!有我在,我和阿鑫加起来22岁了,是很大很大的大人了,我们不怕!
我端了盆水,正给四妹洗脚,外头突然嚷嚷作一片:有人跳河了!我的心一阵乱跳,扔下了弟妹就往河边跑去。榕树下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一个孩子在撕心裂肺地哭叫:妈呀!妈呀!天色昏暗,可是我还辨得出那是阿猛。有人拿着谷耙,在河岸边一路耙去;一条小船撑到河中央,东一篙西一篙地乱捞;几个后生哥脱光了衣服,钻到水下去摸人。在秋叶投河的事件中,郑家湾表现出空前的齐心协力。可是奠耳河太宽阔太深邃了,它将表嫂藏得无影无踪。大表哥抱着囡儿刚刚赶到,咧着嘴巴呜呜地哭。乱七八糟的嘴在打听怎么回事,阿芳娘抹着眼泪说:下午我们拔番薯藤,秋叶藏了两块番薯在怀里,不晓得哪个婊子走的风,傍黑我们回村,民兵早候在村口了,冷不防将她衣服一揪,两块拳头大的番薯便滚下地来。就有人说:秋叶,好呀,偷队里番薯,明天叫你敲锣游村!秋叶便嚷嚷不活了不活了!都道她嚷嚷就是嚷嚷,谁料她真的跳了河?
表嫂的尸体是第二天清早自己浮上来的。她安详地停在一半水草一半浮萍的河湾里,奠耳河水洗净了她生前的暴躁,只是肚子变得太鼓太大,仿佛偷吃了半箩筐的番薯似的。
11岁那年暑假我考上乐城中学。那一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我家风雨飘摇、雪上加霜的年头。爸回家后一直被派往外地去扫垃圾,一种小小钓钩般的寄生虫便从爸光裸的脚底心钻入,又在爸的小肠内安家落户繁衍子孙,爸因此肚疼腹泻咳嗽贫血性命危在旦夕,而不懂事的七妹还趁乱挤进了这个家。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到中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我对上中学就只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妈一边往一溜九个空碗里分配掺了苎麻叶的麦糊汤汤,一边斩钉截铁地说:读!考上了,我卖血也供你读!
中学离郑家湾40里。由于我经常是身无分文,所以我便经常不能回家。大约在两个月之后,我徒步回到了郑家湾。在村口那棵大榕树旁边,我见到我的阿娘,她穿了件原本想做成蚊帐但终归没有做成的苎麻布衫,手提个破篮,篮里卧着两个鸡蛋。见了我,伸出只手道:有鸡蛋卖吗?我十分惊奇地问:阿娘,你干什么呀?一听我的嗓音,她往前凑凑,再凑凑,便快活地笑了,露出那一辈子吃糠咽菜才有的大板牙:丹囡回来了?你有多长日子没回家了?
阿娘的眼睛已明显地坏了,我说的是坏了而不是有病。阿娘没有病,一直到死她都没有病。几个月和老五娘朝夕相处,阿娘该结核的部位都不曾结核;各式各样的病菌和病毒即使全扑到她身上,也像水浇鸭背脊般不损阿娘半根毫毛。她只是饥饿,饥饿像个魔鬼,生生地将她眼睛给弄坏了。
我问,阿娘你买蛋做什么?她很神秘地回答:孵小鸡。我扭头看看那个僵死了的孵坊,想起太阳穴上有个三角形伤口的大师傅,心中愀然。阿娘却没有太多的伤感,继续向过路人收购鸡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嘻嘻哈哈地过来,用一个鸡蛋换走了阿娘的一块钱,又嘻嘻哈哈地走了。阿娘的“孵小鸡”让我怀疑,郑家湾的公鸡母鸡都赶尽杀绝了,阿娘篮里的三只鸡蛋来历不明。即便是有了蛋,没有抱窝的鸡娘,那蛋又怎么变成小鸡?
我提出这个问题。阿娘掀了掀苎麻布衫,露出补丁叠补丁的破肚兜兜,很神秘地说:“我自个儿孵。我将蛋装在肚兜兜里,我再将自个儿捂在被窝里,捂得火热火热的,三七二十一天,那小鸡就出壳了。
我鄂然。孵鸡的场所,从那个轰轰烈烈的孵坊,辗转到我阿娘的肚兜兜里,到底是一种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创举,还是历史辛辣的嘲讽?
阿娘花光了大师傅给的嫁衣钱,居然买到20个鸡蛋。接着阿娘就将自己捂在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哺育着着鸡蛋也哺育着跳蚤虱子,同时将自己捂出一身热痱一身瘰疖。21天她少吃没喝不敢翻身不敢挪动。终于,一只平凡而又神奇的鸡雏破壳了,嘀嘀娇呓着宣布她的诞生。
然而阿娘不出被窝,还有19只呢,任重而又道远,阿娘再接再厉继续孵鸡不止。一天,二天,三天,围了许多看热闹的,而那些小鸡们不出来就是不出来。二表哥进麦看看不对劲,一把将阿娘连同她的肚兜兜给拉出了被窝。
细查那些蛋,两头都有白蜡点过的痕迹;敲开,不见蛋清与蛋黄,只有一汪发臭的水。阿娘茫然,进麦茫然,围观的人也茫然。一个知情人道出了真情:如今的蛋何等的珍贵,一个蛋或许就救一条命,谁肯卖给她?欺她眼睛不好,人家就用针在蛋的两头扎洞,吸掉蛋清和蛋黄,再往蛋壳里注上清水,然后用蜡封好卖给阿娘
我不知道这件事到底给阿娘造成多大的伤害,我只知道阿娘从床上下来之后,从头到脚蜕了一层皮,变得像个骨头人一般。从这之后,她便蓬头垢面地出没在郑家湾的路上。她白天走,夜里也走,不晓得她为什么走,也不晓得她要走到哪里去,且边走边唱:西方路上有个鸡,眼泪汪汪哭啼啼。她自己不哭,也无眼泪。那捂了20多天亲自孵出的小鸡,都养了一个月了,被孙子阿猛跨门槛时一脚踩死,从此阿娘便无牵无挂。又唱:身穿青衣乌又乌,麻绳捆缚走江湖,别人当我吃饱饭,仔细想想饿得苦。见了人,便拦住要人猜,常被人一把推开。夜里还继续走,把过路的吓了一跳,那人便骂:走什么走?半夜三更的,当心叫鬼给抓了去!阿娘便凑上去,凑上去,想把对方认出,终于又认不出,便笑着说:鬼凭什么抓我?我又没欠他,我又没什么可以给他!
郑家湾人便认为阿娘疯了,进谷进麦也认为阿娘疯了,我们也认为阿娘疯了。
秋收冬种开始,妈对我们说:只要能站得住的,都给我下田赚工分去,赚一分是一分,赚半分是半分,半分也赚不到的,好歹捡几个稻穗回来。于是除了七妹,虚弱的爸爸和我们姐弟6个都去了,黑压压地站了半边田。新谷割上来了,新米打出来了,久违了的米饭煮出来了,那米饭是何等的雪白,何等的耀眼,何等的叫人心旷神怡。一颗颗的饭粒都会蠕动,会说话,会笑会唱歌!我们盛起米饭,狼吞虎咽起来,爸妈在一旁叮咛:慢点慢点,噎着就没命了。我们还是没命地扒着,急急忙忙去盛第二碗。这时候,大门口趔趔趄趄地晃进个影子,我一抬眼,是阿娘。只见她一手紧捂额角,血的溪流在她树根杈杈般的指缝中突奔而出,又顺着她瘦骨嶙峋的手臂,淅淅沥沥地淌到地上。爸慌忙给她拿止血药,一边问怎么啦?阿娘的手松开了,她额面的皮肉被什么东西削去洋钱大的一块。“阿猛,阿猛”阿娘念着孙子的名字,断断续续地说“他们煮了镬饭,背着我吃,我见他们吃完了,才去揭镬盖,刚要盛饭,阿猛疯一般跑过来,夺走饭铲对我就劈”
那一年阿猛6岁,为了保卫自己的口粮,6岁的男娃有足够的力气给奶奶留下永恒的警告。
围了许多看稀奇的晒谷女人,七嘴八舌说着些无关痛痒的话。我妈起身走到灶间,给阿娘盛了一大碗米饭,想想,又将饭倒回镬里,铲了片厚厚的锅巴,对折过放在碗底,再在锅巴上头松松地压了两铲米饭。妈将饭碗和一夹咸菜递给阿娘,看热闹的女人便说:瞧瞧,你妗娘多好,给你盛恁满的一碗饭。阿娘接了饭,站在一旁狠划了一口,就发现下面有诈,她将锅巴拨出,一直拨到碗上面来,递给众人看:瞧瞧,垫着锅巴呢。
阿娘说的是真话。可是真话叫人尴尬。妈恨恨地说,让她饿死才好。如今,每当我的孩子将隔夜的剩饭整碗倒掉的时候,我便觉得憋心,觉得罪过,觉得是倒掉无数条阿娘的命。
后来阿娘的额上结了个碗底大的血痂,血痂上又粘着绺相当可观的头发,苎麻布衫的第一个布扣开着,丝瓜筋筋般的脖子里,留着再也洗不干净的血污。
放寒假的第一天,我步行回到郑家湾。爸说:“好久没见阿娘了。”有一天,二表哥进麦经过我家门口,爸就叫了进来问,才知道阿娘已经躺倒了。爸说,你们要给她吃的。进麦说,我们顿顿都给送到床头的。我想去看看,终因种种原因没有去成。有一回,我去同学家抄近路从阿娘家的穿堂里经过,看见阿娘和阿娘一样沧桑的破床已被移进了穿堂,知道阿娘的日子不多了,却并不觉得怎么心酸。穿堂风极大极尖锐,挂在阿娘床头的一块颜色不辨的破布如蝙蝠飞舞。我随便叫了声“阿娘”阿娘竟一翻身坐起,动作的敏捷让我吃惊不已,她向前凑凑想认认我,我终因看同学要紧,没有驻足让她好好认,也没有和她说两句什么就走过去了。穿堂风从背后送来句话:用得着轿杠杠,用不着壅桶板。
几天之后,大表哥二表哥一齐到了我家说,舅舅妗娘,我娘死了。问什么时候死的,竟一个也答不上来。我跟在爸后头过去看看,阿娘蜷曲着身子面壁躺着,乱草般的头发边,放着一排四五碗黑里吧叽的东西,也辨不出到底是什么,有两碗竟已长了毛,想必阿娘死去不止一两天了。
那天下午,爸爸那些大人们都在田里铲麦,我和阿鑫跟在他们身后给麦子施灰肥。有人懒洋洋地说起阿娘的死,说起葬礼该怎么办。郑家湾无论怎么穷,平日里不管怎样少吃没穿,葬礼还是要办的。死人入了棺,定要盖上几条亲戚送的薄绫被,最不济的也用纱布裹点烂棉花当被,免得死者在阴间挨冷受冻。
有人喊我二弟:“阿鑫,你是内侄,你送什么被?――内侄的被子盖贴心!”
这“贴心”有两层意思,一是暖心暖意,有着特别的亲情;二是贴皮贴肉,一定要直接盖在死人身上,而别的被子则只能压在“内侄被”外边。
阿鑫睁大了眼睛,半懂不懂地学舌:“内侄被子盖贴心。”
爸爸瞪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内侄的被子盖贴心。”弟弟自言自语着,仿佛还有了点优越感,便又重复了一句:“内侄的被子盖贴心。”
爸爸忍无可忍,吼道:阿鑫!
阿鑫抬起头,怔怔地看着爸。我知道爸的意思,我们家买不起被子,哪怕是纸一般的黄绫被,还是纱布蒙的水纱被。后来还是妈妈聪明,赶到学校拿了几张纸,剪了块红的当被面,剪了块黄的当被里,浆糊一粘,就是二弟的“内侄被”阿娘就盖着这条哗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哗作响的被子进入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的一个春天,远嫁的我回郑家湾探亲,忽然想去阿娘的坟头看看,我向人打听该买些什么到坟头祭祭,她们便很正色地问我,你阿娘作祟作到你那里去了?那么远的路!
我答,没有。
那你还祭她作什么?
我忽然明白:世人极怕作祟的,世人也只敬作祟的,所以也只供奉作祟的。
可是阿娘不会作祟。即使是挪着小脚走进我的梦里,也都是笑嘻嘻的,咧着一口只有一辈子吃糠咽菜才有的大板牙:我讲故事你们听
进谷表哥迈着他的罗圈腿,给我在前面带路,我问了他几个关于阿娘的问题,他窝窝囊囊地答不上来,我觉得无趣,就不问了。走了个把小时,来到了一座山脚,表哥指着个突起的土包包说:“那是秋叶的。”我马上后悔自己没买两份祭品,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又爬了一会儿山,在一大片的荒芜中找了一阵,才找见阿娘的坟,所谓坟,既没块粗碑,也没个坟台,只是小小的一堆乱石而已。然而在乱石缝里,竟探出一棵异常茁壮的草莓,伸得远远的、迎风摇曳着枝条上,结满了硕大的、血红的果实,叫我怦然心动。
我把香烛点上,将阿娘一辈子不曾尝过、不曾见过的糕点一一摆好。我站着拜了三拜,又跪下去拜了三拜。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 编者按 从小说中“阿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的影子。她从小就是个弃婴,14岁当童养媳,16岁成寡妇,在她50年的人生历程中,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她聪明乐观,然而在饥馑的年代里她活活饿死了。她是个比祥林嫂可爱但更加可悲的人物。 聃聃小说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的历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风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