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断一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达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已经是下午1点了。
欧洲五月的阳光,亮丽而不炙人。作为深受这个智者的思想影响甚至改变了命运的中国人,到此,多少会有一点朝圣的庄严感。在我的想象中,其它游客或者也会带着类似的心情,这座德国边陲的普通小城,一定会弥漫着某种和信仰有关的肃穆气氛,而在这个与政治相关的信仰日渐变得稀薄的时代,游客估计也是稀疏的。
但,实情并非如此。来自不同国度的观光客挤满了铺石的街道、售卖鲜花的广场、古老的教堂周围、工艺品店和其它商店。无数的露天酒吧座无虚席,啤酒在阳光映照下泛着金黄色的光泽,诱人的咖啡香味到处可闻。漂亮的小火车响着叮当的铃声在穿街过巷。化妆成雕像的乞丐在路边伫立,吸引了大批嘻嘻哈哈的大人小孩。
马克思故居是一幢三层的白色楼房。大街延伸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商铺了,这或许是它的门前比较冷清的原因吧。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这个小城,并在此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是律师,在马克思20岁时去世,之后他们搬过家。我不知道这幢楼房是马克思出生时的那一幢,还是后来(传记上说位于当时的猪肉市场附近)的那幢。但不管怎样,它都与这个伟人有关。他在这里迈出人生的最初几步,和特里尔的第一美人燕妮相恋。后来马克思到波恩读大学。毕业后回过家乡,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还和寡居的母亲发生过激烈的思想冲突。母亲希望他当教授或律师,这些职业都是安稳而体面的。但马克思的志向却远大得多,他要走的是革命道路,为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为工人阶级摆脱深重的苦难,而去探索、实践。这样的人生道路,无疑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凶险的。
一个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一个善良而无法摆脱庸常的母亲,还有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孩,当年就在这幢楼房内外,交锋和商量,哭闹和谈笑。结果是,马克思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他在这里做出的抉择,改变了此后一百多年的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
我知道,屋子里已没有任何当年的摆设,只有一些德文的手稿、书稿和档案,而且门票要3欧元,所以我犹豫了一下,决定不进去了。但我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后,独自静静地观看着它。故居与街上其它楼房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墙上镶嵌的一块马克思头像的浮雕,人们很难把它与其它房子区别开来。也许有过无数次的翻新粉刷,使它历二百年风雨仍不显沧桑和破败。第二层的绿框窗门打开着,其它窗棂则全是洁净的米黄色。墙脚有淡绿的装饰线,斜面的屋顶竖着数个短短的烟突。由于没有多少要进内参观的人,雕刻精致的棕色木门一直闭掩着,使它更像是一户充满烟火人间气息的寻常人家。
只有无遮拦的阳光像丽日蓝天之下的海水,浸漫着这幢楼房,使它闪闪生辉。
我知道,现在离马克思所渴望的那种暴力革命,已经十分遥远了。但,他穷毕生精力去探求人类自由发展之路的不屈意志,他对弱者的博大恢宏的爱心,是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得前几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听众中选举千禧伟人,马克思以最高的票数当选,这,也是一个佐证吧。
特里尔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有众多古罗马的遗迹。一个小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有7处之多,这在欧洲也是极罕见的。城边的黑门就是一座保存大致完好的古城堡。我仰视着它气势迫人的外观,耳边仿佛响起二千年前的嘶杀声。我想,童年的马克思面对这些记录着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覆没的古迹,肯定也受过某种启迪。他探求人类历史大趋势的兴趣也许就是从那时不知不觉地萌生的吧。
逛了一会商店。切格瓦拉的t恤,红卫兵的军帽在五光十色的时髦商品中现身。调侃乎?怀旧乎?别有深意乎?城里书店很多,装帧极好的书成堆地从店里一直摆到街上。
看来,喜欢读书和思索的人还是很多的,在这个小城居住或路过的人当中。
到达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已经是下午1点了。
欧洲五月的阳光,亮丽而不炙人。作为深受这个智者的思想影响甚至改变了命运的中国人,到此,多少会有一点朝圣的庄严感。在我的想象中,其它游客或者也会带着类似的心情,这座德国边陲的普通小城,一定会弥漫着某种和信仰有关的肃穆气氛,而在这个与政治相关的信仰日渐变得稀薄的时代,游客估计也是稀疏的。
但,实情并非如此。来自不同国度的观光客挤满了铺石的街道、售卖鲜花的广场、古老的教堂周围、工艺品店和其它商店。无数的露天酒吧座无虚席,啤酒在阳光映照下泛着金黄色的光泽,诱人的咖啡香味到处可闻。漂亮的小火车响着叮当的铃声在穿街过巷。化妆成雕像的乞丐在路边伫立,吸引了大批嘻嘻哈哈的大人小孩。
马克思故居是一幢三层的白色楼房。大街延伸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商铺了,这或许是它的门前比较冷清的原因吧。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这个小城,并在此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是律师,在马克思20岁时去世,之后他们搬过家。我不知道这幢楼房是马克思出生时的那一幢,还是后来(传记上说位于当时的猪肉市场附近)的那幢。但不管怎样,它都与这个伟人有关。他在这里迈出人生的最初几步,和特里尔的第一美人燕妮相恋。后来马克思到波恩读大学。毕业后回过家乡,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还和寡居的母亲发生过激烈的思想冲突。母亲希望他当教授或律师,这些职业都是安稳而体面的。但马克思的志向却远大得多,他要走的是革命道路,为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为工人阶级摆脱深重的苦难,而去探索、实践。这样的人生道路,无疑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凶险的。
一个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一个善良而无法摆脱庸常的母亲,还有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孩,当年就在这幢楼房内外,交锋和商量,哭闹和谈笑。结果是,马克思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他在这里做出的抉择,改变了此后一百多年的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
我知道,屋子里已没有任何当年的摆设,只有一些德文的手稿、书稿和档案,而且门票要3欧元,所以我犹豫了一下,决定不进去了。但我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后,独自静静地观看着它。故居与街上其它楼房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墙上镶嵌的一块马克思头像的浮雕,人们很难把它与其它房子区别开来。也许有过无数次的翻新粉刷,使它历二百年风雨仍不显沧桑和破败。第二层的绿框窗门打开着,其它窗棂则全是洁净的米黄色。墙脚有淡绿的装饰线,斜面的屋顶竖着数个短短的烟突。由于没有多少要进内参观的人,雕刻精致的棕色木门一直闭掩着,使它更像是一户充满烟火人间气息的寻常人家。
只有无遮拦的阳光像丽日蓝天之下的海水,浸漫着这幢楼房,使它闪闪生辉。
我知道,现在离马克思所渴望的那种暴力革命,已经十分遥远了。但,他穷毕生精力去探求人类自由发展之路的不屈意志,他对弱者的博大恢宏的爱心,是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得前几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听众中选举千禧伟人,马克思以最高的票数当选,这,也是一个佐证吧。
特里尔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有众多古罗马的遗迹。一个小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有7处之多,这在欧洲也是极罕见的。城边的黑门就是一座保存大致完好的古城堡。我仰视着它气势迫人的外观,耳边仿佛响起二千年前的嘶杀声。我想,童年的马克思面对这些记录着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覆没的古迹,肯定也受过某种启迪。他探求人类历史大趋势的兴趣也许就是从那时不知不觉地萌生的吧。
逛了一会商店。切格瓦拉的t恤,红卫兵的军帽在五光十色的时髦商品中现身。调侃乎?怀旧乎?别有深意乎?城里书店很多,装帧极好的书成堆地从店里一直摆到街上。
看来,喜欢读书和思索的人还是很多的,在这个小城居住或路过的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