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峰等待突围一 (1/2)
18小说网 www.18xs.cc,那么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待突围
蒋峰,1983年6月生,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其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于2004年年初出版,现已行销5万余册。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也即将出版。
蒋峰被许多媒体誉为“80后”最严肃的小说家。
一年的军校生活,蒋峰创作了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他用这部小说向他尊敬的文学大师致敬,也用它作为改变人生的契机。
关于长篇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问在我的小说中,细节的观察和虚构的想像比例是多少。在那之前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总觉得小说写出来就是写出来了,而这种比例我无法去衡量,譬如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中事件的原型无非是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少女在我们社区被奸杀于夏天的蒿草中。那年我11岁,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哪里都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我后来不断地猜测、幻想,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乐趣去延伸、构建,才成了9年后这本书里所叙述的样子。
我记得事件刚发生的第一年,我脑子中总是假想自己是她的男友的感受。当时不过是想,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男孩子会在他的恋人惨死后表现出怎样的哀伤、低迷以及怀念,后来这个人成了杜宾的原型。真正对小说的全貌以及其中影响故事发展的一些因素甚至是里边所隐藏的悬念。在2000年或2001年新年前的一天夜里,我失眠的时候,一下子全涌进我的脑海中,我很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就好像突然看到另一个世界那样令我感到兴奋和惊讶,所以这也使得我后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那样去讲。而不认为它只是我—作者所虚构的一个故事。
2003年9月我很意外地落入了北京的一所军校。我记得有天下午我收拾好行李决定回家乡长春,因为我不喜欢那里的环境。当时我父亲提醒我,不读这所大学的话,回去面对的是要再读一年高三。可能是出于懦弱,我最终选择留在学校,我从火车站又回到学校。我当时暗下决心,与其回去读一年高中,还不如辛苦一些,在这一年间将我一直要写的这部小说写出来。因为这样的话,我可以凭借这部小说还有我所坚信的才华作为资本从这里退学。本来在我年少时,我打算在2005年来写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的,然而比计划提前了两年,我很担心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其完成到理想中的样子。
9月份我写了一个中篇为这部长篇找感觉,然而在起笔时还是有些艰涩。尽管,早在高中时以游戏般的状态写过一次,但是我明白那是作为练笔的一个故事而已,而现在我将写这种我最为尊重的文学形式—长篇小说。第一部行程过半,语感好了很多,大概是到杜宇琪出场的那一段,往下就很顺利了。
写完第一部,我忙着应付年前的考试,以及到上海参加一次作文比赛5周年的活动。在通往上海的火车上我开始考虑第二部。小说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以第三人称叙述,而另一条我却无法确定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在上海,我向七月人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了避免叙述的混淆,他建议我改变叙述的角度,而从我本人的阅读经验来讲,我很讨厌去读那些带有神经质人物叙述。于是再回往长春的火车上,我选择了第二人称来叙述。这样,在交待“你”的性格同时,同样也暗示了叙述者“我”的身份与角色。在火车上度过那一年的除夕之后,我于正月初三的傍晚开始动笔。
在请了一周病假、推迟3天返校的时候,我带来了我的第二部书稿。在北京宿舍的3月,我先是重新写了一遍第一部,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写第三部。为了追求一种和谐,我决定将第三部分为20节来写。我先定好这20节的大致提纲,写起来还算是顺利。但是条件却更为艰苦。我每天夜里都在等待政委房间熄灯半小时后的12点开始写。清晨5点半,赶在政委起床前将灯熄掉,6点钟我们要准时出操,7点回来整理内务和吃早餐,8点半准时上课,直至下午5点半再次军训。我很奇怪,自己几天不合眼却可以保持既不兴奋又不低迷的状态完成这个长篇。我迄今还保留着对那一段经历的美好回忆。
我大约在4月初开始起笔写第四部,我那时就认为,相对前三部而言,这会是最好写的一部,或许这和我最习惯阅读的经典或通俗小说的写法非常相似。全部的叙述都可以很流畅,不会出现前边那样滞留的现象。我原计划在4月20日左右完成第四部,也就是整本书。在五一节日之后我可以选择离开这个学校。当时很意外的是北京爆发了sars。我带着书稿,躲进了朋友所在的中财西山分校,完成了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前半部分。然而3天后,我被那里的保安认出不是该校的学生,所以当晚12点,我被赶了出来。后来又躲到北化的一位朋友那里,以同样的方式完成第九章和第十... -->>
等待突围
蒋峰,1983年6月生,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其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于2004年年初出版,现已行销5万余册。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也即将出版。
蒋峰被许多媒体誉为“80后”最严肃的小说家。
一年的军校生活,蒋峰创作了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他用这部小说向他尊敬的文学大师致敬,也用它作为改变人生的契机。
关于长篇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问在我的小说中,细节的观察和虚构的想像比例是多少。在那之前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总觉得小说写出来就是写出来了,而这种比例我无法去衡量,譬如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中事件的原型无非是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少女在我们社区被奸杀于夏天的蒿草中。那年我11岁,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哪里都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我后来不断地猜测、幻想,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乐趣去延伸、构建,才成了9年后这本书里所叙述的样子。
我记得事件刚发生的第一年,我脑子中总是假想自己是她的男友的感受。当时不过是想,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男孩子会在他的恋人惨死后表现出怎样的哀伤、低迷以及怀念,后来这个人成了杜宾的原型。真正对小说的全貌以及其中影响故事发展的一些因素甚至是里边所隐藏的悬念。在2000年或2001年新年前的一天夜里,我失眠的时候,一下子全涌进我的脑海中,我很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就好像突然看到另一个世界那样令我感到兴奋和惊讶,所以这也使得我后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那样去讲。而不认为它只是我—作者所虚构的一个故事。
2003年9月我很意外地落入了北京的一所军校。我记得有天下午我收拾好行李决定回家乡长春,因为我不喜欢那里的环境。当时我父亲提醒我,不读这所大学的话,回去面对的是要再读一年高三。可能是出于懦弱,我最终选择留在学校,我从火车站又回到学校。我当时暗下决心,与其回去读一年高中,还不如辛苦一些,在这一年间将我一直要写的这部小说写出来。因为这样的话,我可以凭借这部小说还有我所坚信的才华作为资本从这里退学。本来在我年少时,我打算在2005年来写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的,然而比计划提前了两年,我很担心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其完成到理想中的样子。
9月份我写了一个中篇为这部长篇找感觉,然而在起笔时还是有些艰涩。尽管,早在高中时以游戏般的状态写过一次,但是我明白那是作为练笔的一个故事而已,而现在我将写这种我最为尊重的文学形式—长篇小说。第一部行程过半,语感好了很多,大概是到杜宇琪出场的那一段,往下就很顺利了。
写完第一部,我忙着应付年前的考试,以及到上海参加一次作文比赛5周年的活动。在通往上海的火车上我开始考虑第二部。小说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以第三人称叙述,而另一条我却无法确定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在上海,我向七月人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了避免叙述的混淆,他建议我改变叙述的角度,而从我本人的阅读经验来讲,我很讨厌去读那些带有神经质人物叙述。于是再回往长春的火车上,我选择了第二人称来叙述。这样,在交待“你”的性格同时,同样也暗示了叙述者“我”的身份与角色。在火车上度过那一年的除夕之后,我于正月初三的傍晚开始动笔。
在请了一周病假、推迟3天返校的时候,我带来了我的第二部书稿。在北京宿舍的3月,我先是重新写了一遍第一部,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写第三部。为了追求一种和谐,我决定将第三部分为20节来写。我先定好这20节的大致提纲,写起来还算是顺利。但是条件却更为艰苦。我每天夜里都在等待政委房间熄灯半小时后的12点开始写。清晨5点半,赶在政委起床前将灯熄掉,6点钟我们要准时出操,7点回来整理内务和吃早餐,8点半准时上课,直至下午5点半再次军训。我很奇怪,自己几天不合眼却可以保持既不兴奋又不低迷的状态完成这个长篇。我迄今还保留着对那一段经历的美好回忆。
我大约在4月初开始起笔写第四部,我那时就认为,相对前三部而言,这会是最好写的一部,或许这和我最习惯阅读的经典或通俗小说的写法非常相似。全部的叙述都可以很流畅,不会出现前边那样滞留的现象。我原计划在4月20日左右完成第四部,也就是整本书。在五一节日之后我可以选择离开这个学校。当时很意外的是北京爆发了sars。我带着书稿,躲进了朋友所在的中财西山分校,完成了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前半部分。然而3天后,我被那里的保安认出不是该校的学生,所以当晚12点,我被赶了出来。后来又躲到北化的一位朋友那里,以同样的方式完成第九章和第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