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淡淡的悠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来,听评课成了较常用的形式之一。但是,学校领导每每为安排一节公开课而伤透了脑筋,其原因就是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上公开课。尽管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方案,但老师们仍然没有表现出积极性,最后只得用一些变相的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公开课的推行。我认为这类现象的存在既有教师消极意识的原因,也有当前公开课本身的局限性因素。
对于老师来说,最本质的原因是思想意识没有到位,自认为是学校在编教师,谁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所以像上公开课这样耗时费力,报酬低微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不做,有一种消极隐退的思想。其次,部分教师教研思想淡薄,教学理念传统守旧,只求按步就班,循规蹈矩,不求拓展进取,与时俱进,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再就是虚荣心的表现。一些教师不能容纳批评意见,而公开课的评价,少不了批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为了保全“面子”而采取“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参加讲公开课。
对于公开课本身而言,也出现了一些背离教学规律的现象:
1、当前很多公开课,往往是反复演练准备了很长时间,乃至于用分秒计算上课的时间,甚至能做到讲完最后一句话时,恰好是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样的一节公开课,课前准备的时间是相当长的。曾有一位较著名的教师为我们讲了一节公开课后说,他为这节课准备了几个月时间。这样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的课是现在公开课的主流,被广泛宣传效仿。而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要老师花很多时间来准备一节公开课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老师所不愿意的。也正是这样的课让那些在课堂上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教师对公开课教学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已成为公开教学的必要条件,且作为评课的标准之一。然而过于强调多媒体的运用,也会存在与教学的实际功效相背离现象。正如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老师所质疑的:语文课上,课件很精美,教师没有板书,学生不写汉字,主要精力全用来观看大屏幕。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文字欣赏课?教师不引导学生推敲语言运用之妙,而把精力用在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上,这是语文课还是物理课?譬如,在黑板上本可以用粉笔一秒钟就可以画好的一条线,偏要花上十倍的精力用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如此公开课,使得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进而对公开课敬而远之。
3、公开课的职能异化、泛化也导致了教师们对公开课的不屑和回避。公开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求教学规律,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而当前很多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这样“一课定性”的现象让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压力重重,如履薄冰。因此而对公开课唯恐避之不及,只得敬而远之。
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重要的校本教研活动,公开课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公开课教学渐渐陷入了误区。有人认为现在的公开课就是一种“表演课”、“形象课”有很多虚假、失真成分,应该废除这种公开课的形式。我觉得,这种想法过于偏激,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正确审视公开课。
1、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墨。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应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应该是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其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能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唯有真实,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唯有真实,课堂教学评估才能客观公正。真实,是公开课的生命。
2、多一些研讨示范课,少一些评估比赛课。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教师的个性探索,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作为教学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学校的依据,否则就背离了教学的本身价值而流于形式。
3、公开课要随堂化。为了发挥公开课的实效性,公开课就应当向随堂转变,开放课堂,打通教师之间的课堂壁垒,使他们之间可以随堂相互听课。公开课随堂化,不仅对教师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自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来,听评课成了较常用的形式之一。但是,学校领导每每为安排一节公开课而伤透了脑筋,其原因就是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上公开课。尽管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方案,但老师们仍然没有表现出积极性,最后只得用一些变相的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公开课的推行。我认为这类现象的存在既有教师消极意识的原因,也有当前公开课本身的局限性因素。
对于老师来说,最本质的原因是思想意识没有到位,自认为是学校在编教师,谁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所以像上公开课这样耗时费力,报酬低微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不做,有一种消极隐退的思想。其次,部分教师教研思想淡薄,教学理念传统守旧,只求按步就班,循规蹈矩,不求拓展进取,与时俱进,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再就是虚荣心的表现。一些教师不能容纳批评意见,而公开课的评价,少不了批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为了保全“面子”而采取“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参加讲公开课。
对于公开课本身而言,也出现了一些背离教学规律的现象:
1、当前很多公开课,往往是反复演练准备了很长时间,乃至于用分秒计算上课的时间,甚至能做到讲完最后一句话时,恰好是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样的一节公开课,课前准备的时间是相当长的。曾有一位较著名的教师为我们讲了一节公开课后说,他为这节课准备了几个月时间。这样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的课是现在公开课的主流,被广泛宣传效仿。而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要老师花很多时间来准备一节公开课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老师所不愿意的。也正是这样的课让那些在课堂上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教师对公开课教学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已成为公开教学的必要条件,且作为评课的标准之一。然而过于强调多媒体的运用,也会存在与教学的实际功效相背离现象。正如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老师所质疑的:语文课上,课件很精美,教师没有板书,学生不写汉字,主要精力全用来观看大屏幕。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文字欣赏课?教师不引导学生推敲语言运用之妙,而把精力用在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上,这是语文课还是物理课?譬如,在黑板上本可以用粉笔一秒钟就可以画好的一条线,偏要花上十倍的精力用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如此公开课,使得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进而对公开课敬而远之。
3、公开课的职能异化、泛化也导致了教师们对公开课的不屑和回避。公开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求教学规律,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而当前很多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这样“一课定性”的现象让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压力重重,如履薄冰。因此而对公开课唯恐避之不及,只得敬而远之。
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重要的校本教研活动,公开课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公开课教学渐渐陷入了误区。有人认为现在的公开课就是一种“表演课”、“形象课”有很多虚假、失真成分,应该废除这种公开课的形式。我觉得,这种想法过于偏激,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正确审视公开课。
1、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墨。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应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应该是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其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能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唯有真实,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唯有真实,课堂教学评估才能客观公正。真实,是公开课的生命。
2、多一些研讨示范课,少一些评估比赛课。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教师的个性探索,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作为教学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学校的依据,否则就背离了教学的本身价值而流于形式。
3、公开课要随堂化。为了发挥公开课的实效性,公开课就应当向随堂转变,开放课堂,打通教师之间的课堂壁垒,使他们之间可以随堂相互听课。公开课随堂化,不仅对教师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