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杜霞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边的椰子树
作者:刘建东 (花城2005年第6期)
就像戏剧家所说,猎户挂在自家墙上的枪,幕终前必然要打响一样,小说天边的椰子树开篇就津津乐道的“我”的岳丈布乔亚那对“大得出奇的耳朵”终于在一个阴冷的冬天里,被挂在了大车店的墙上。
在这里,写作者又一次打通了魔幻和现实的路径。我们不难从小说中窥视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因子:乱伦、谋杀、复仇和寻找;不同的读者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各自所需求的东西:精神分析、女性反抗、叙事圈套小说围绕着岳丈布乔亚的被谋杀展开了叙事。作为乔西镇上富有的皮毛商人,布乔亚有一个“寡言少语而且贤惠能干的老婆”还有“两个楚楚动人的女儿”以及某种鲜为人知的收藏癖好——而似乎正是这个秘密导致了他的死亡。
就在江湖游医“我”殚精竭虑地要为岳丈研制出起死回生的神药时,母女三人却接连向“我”陈述了布乔亚死亡的真相。这样的叙事结构,会让我们想起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但与丛林中当事人们对于责任的推诿和真实的遮蔽所不同,母女三人都声称杀死了布乔亚,而且各自陈述了相当合理的动机和目的。叙事到这里,真相的澄清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布乔亚的死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家族里三个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而她们与布乔亚之间的缠绕与背离,其实也是她们自身内在的缠绕与背离。特别是妻子布仲夏对远方椰子树的渴念,那种执着的飞翔和死亡的冲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欲望的挣扎和自我颠覆,也感受到一种动人的浪漫主义的激情——在这一点上,小说又在冥冥中与经典相沟通,将笔触指向人性更为复杂幽深的领域。
在“我”终于决定要离开布家之际“我”向妻子宣布了一个惊天的秘密:“我”正是杀害布乔亚的寻仇者。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但是,在经过了一次次关于死亡的讲述之后,又有谁能担保“我”所说的就一定是真相呢?
也许,真实的,唯有天边的椰子树。
在路上行走的鱼
作者:胡学文 (十月2005年第6期)
当杨把子气哼哼地从私奔的女儿家里牵回一头牛,并开始暗暗谋划起与寡妇何青草的幸福生活时,他不知道,由这头牛所牵连起的一连串的麻烦,已经伺伏在他追求幸福的那条乡间小路上了。
善于书写“底层”的胡学文,这一次又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叫杨把子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身上。杨把子的牛被镇上管食堂的吴主任轻轻巧巧地牵走了,并轻轻巧巧地杀掉了,但卖牛的钱款却日复一日地被拖欠了下来。接下来,我们不无担忧地注视着杨把子奔波在讨债的艰辛之旅上,看着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如何一步步地背离初衷,向相反的方向陷落。
这样的一个题材,只要稍加铺展和生发,就是一篇可圈可点的“现实”力作:关于“三农”、诚信、干群关系乡村,无疑承载着中国现实最尖锐也最滞重的记忆。但可贵的是小说没有仅仅停留在“现实”和“当下”的表层,它更为关注的,是“现实”如何将人微薄的愿望一点点地碾碎,一轮轮的磨折与丧失又是如何拷问出人心的幽暗与曲折。
而这种深入和细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诗性的语言。写作者淬打出了语言的声色与质地,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诗意”从来不是外在于我们的精致与高蹈,她是语言与世界最心领神会的遇和。例如结尾处,当杨把子怀揣上菜刀想找肇事者出口气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患病中风,目标的落空让他再次陷入了虚脱般的茫然,此时小说写到:“一个孤独的影子行走在旷野中硬白的月光落下来,在杨把子已然驼了的背上砸出一片片清脆的声响。”
一片“硬白的月光”也让我们的心陡然间荒凉。
米粒儿的城市
作者:阿宁 小说选刊2005年第10期
其实,悲剧在写下“米粒儿”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个微尘一般的语词和“城市”这个庞然大物的意象之间所建立的限定性关系,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力量悬殊的隐喻,这感觉,有点像螳臂挡车,悲壮中还有那么一点难言的酸楚和滑稽。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乡下女孩米粒儿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城市并爱上了她的雇主的。这个男人在关键时刻的坐怀不乱虽然多少打击了一个少女的自尊和骄傲,但却也维护了她对城市充满善意的想象。而接下来,在青青的发廊里,米粒儿开始接触到都市欲望与金钱更赤裸的宣言。这时,是民营商业巨头三哥的出现,让米粒儿的城市之旅又有了跌宕生姿的效果“骆驼祥子”的现代女性版开始向“灰姑娘”的方向发展。
于是,又一次怀着感恩的心,米粒儿渴望着把身体奉献给她的恩人“三哥”这种热情被对方的宽容大度、不动声色刺激得更加澎湃高涨。终于,在一个狂乱之夜,米粒儿委身于三哥的关系户。苍白的城市和男人,终于在米粒儿懵懂的纯洁和无私那里找到了所需要的冲动,同时也映照出了他们自身的虚伪和冷漠。与此同时,米粒儿也陷入了对三哥深深的愧怍之中,但其实,这一切不过都源于精心的策划,米粒儿和青青一样,同样是三哥用以交易的一副筹码——这是小说最让人心痛的一笔。
当洞悉了这一切的米粒儿重返城市时,她的提包里装了一袋毒鼠强。
故事戛然而止,但悲剧似乎才刚刚开始。城市鼓涨着也粉碎着米粒儿们的梦想和欲望,但又有谁,能看出她们的脆弱与狂乱?
天边的椰子树
作者:刘建东 (花城2005年第6期)
就像戏剧家所说,猎户挂在自家墙上的枪,幕终前必然要打响一样,小说天边的椰子树开篇就津津乐道的“我”的岳丈布乔亚那对“大得出奇的耳朵”终于在一个阴冷的冬天里,被挂在了大车店的墙上。
在这里,写作者又一次打通了魔幻和现实的路径。我们不难从小说中窥视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因子:乱伦、谋杀、复仇和寻找;不同的读者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各自所需求的东西:精神分析、女性反抗、叙事圈套小说围绕着岳丈布乔亚的被谋杀展开了叙事。作为乔西镇上富有的皮毛商人,布乔亚有一个“寡言少语而且贤惠能干的老婆”还有“两个楚楚动人的女儿”以及某种鲜为人知的收藏癖好——而似乎正是这个秘密导致了他的死亡。
就在江湖游医“我”殚精竭虑地要为岳丈研制出起死回生的神药时,母女三人却接连向“我”陈述了布乔亚死亡的真相。这样的叙事结构,会让我们想起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但与丛林中当事人们对于责任的推诿和真实的遮蔽所不同,母女三人都声称杀死了布乔亚,而且各自陈述了相当合理的动机和目的。叙事到这里,真相的澄清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布乔亚的死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家族里三个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而她们与布乔亚之间的缠绕与背离,其实也是她们自身内在的缠绕与背离。特别是妻子布仲夏对远方椰子树的渴念,那种执着的飞翔和死亡的冲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欲望的挣扎和自我颠覆,也感受到一种动人的浪漫主义的激情——在这一点上,小说又在冥冥中与经典相沟通,将笔触指向人性更为复杂幽深的领域。
在“我”终于决定要离开布家之际“我”向妻子宣布了一个惊天的秘密:“我”正是杀害布乔亚的寻仇者。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但是,在经过了一次次关于死亡的讲述之后,又有谁能担保“我”所说的就一定是真相呢?
也许,真实的,唯有天边的椰子树。
在路上行走的鱼
作者:胡学文 (十月2005年第6期)
当杨把子气哼哼地从私奔的女儿家里牵回一头牛,并开始暗暗谋划起与寡妇何青草的幸福生活时,他不知道,由这头牛所牵连起的一连串的麻烦,已经伺伏在他追求幸福的那条乡间小路上了。
善于书写“底层”的胡学文,这一次又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叫杨把子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身上。杨把子的牛被镇上管食堂的吴主任轻轻巧巧地牵走了,并轻轻巧巧地杀掉了,但卖牛的钱款却日复一日地被拖欠了下来。接下来,我们不无担忧地注视着杨把子奔波在讨债的艰辛之旅上,看着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如何一步步地背离初衷,向相反的方向陷落。
这样的一个题材,只要稍加铺展和生发,就是一篇可圈可点的“现实”力作:关于“三农”、诚信、干群关系乡村,无疑承载着中国现实最尖锐也最滞重的记忆。但可贵的是小说没有仅仅停留在“现实”和“当下”的表层,它更为关注的,是“现实”如何将人微薄的愿望一点点地碾碎,一轮轮的磨折与丧失又是如何拷问出人心的幽暗与曲折。
而这种深入和细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诗性的语言。写作者淬打出了语言的声色与质地,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诗意”从来不是外在于我们的精致与高蹈,她是语言与世界最心领神会的遇和。例如结尾处,当杨把子怀揣上菜刀想找肇事者出口气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患病中风,目标的落空让他再次陷入了虚脱般的茫然,此时小说写到:“一个孤独的影子行走在旷野中硬白的月光落下来,在杨把子已然驼了的背上砸出一片片清脆的声响。”
一片“硬白的月光”也让我们的心陡然间荒凉。
米粒儿的城市
作者:阿宁 小说选刊2005年第10期
其实,悲剧在写下“米粒儿”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个微尘一般的语词和“城市”这个庞然大物的意象之间所建立的限定性关系,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力量悬殊的隐喻,这感觉,有点像螳臂挡车,悲壮中还有那么一点难言的酸楚和滑稽。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乡下女孩米粒儿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城市并爱上了她的雇主的。这个男人在关键时刻的坐怀不乱虽然多少打击了一个少女的自尊和骄傲,但却也维护了她对城市充满善意的想象。而接下来,在青青的发廊里,米粒儿开始接触到都市欲望与金钱更赤裸的宣言。这时,是民营商业巨头三哥的出现,让米粒儿的城市之旅又有了跌宕生姿的效果“骆驼祥子”的现代女性版开始向“灰姑娘”的方向发展。
于是,又一次怀着感恩的心,米粒儿渴望着把身体奉献给她的恩人“三哥”这种热情被对方的宽容大度、不动声色刺激得更加澎湃高涨。终于,在一个狂乱之夜,米粒儿委身于三哥的关系户。苍白的城市和男人,终于在米粒儿懵懂的纯洁和无私那里找到了所需要的冲动,同时也映照出了他们自身的虚伪和冷漠。与此同时,米粒儿也陷入了对三哥深深的愧怍之中,但其实,这一切不过都源于精心的策划,米粒儿和青青一样,同样是三哥用以交易的一副筹码——这是小说最让人心痛的一笔。
当洞悉了这一切的米粒儿重返城市时,她的提包里装了一袋毒鼠强。
故事戛然而止,但悲剧似乎才刚刚开始。城市鼓涨着也粉碎着米粒儿们的梦想和欲望,但又有谁,能看出她们的脆弱与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