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名单 (1/2)
18小说网 www.18xs.cc,张浩朱允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其中,固然有些弊端。
譬如,卫所官兵一入军籍,则世代当兵。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政策也是后期大明承平,导致军卫败坏的导火索之一。但是后人看前人,不能站在上帝视角上看。这个制度不完美,但最适合现在这个初生的大明政权。
而且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想要称霸,都必须有着大量的职业军人,这些人什么都不干,只会一个技能,那就是打仗。
一百八十万精锐战兵,拉出来可以打吐蕃,可以进西域,可以远征塞外。这是何等的强大的国力,这是何等的强兵劲旅。
可是激动之后,朱允熥又恨得咬牙切齿,祖宗留下一手好牌,竟然让子孙后代给打烂了。
明朝末年,当兵的别说每月的粮饷,饭都吃不饱。这一切固然有国力衰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掌管天下卫所和兵马大权的五军都督府被文官集团颠覆。
卫所成为了官田,进了文官们的口袋。朝廷给边关将士的粮饷,从中枢开始就层层剥削,到了地方能剩下三万两就是烧高香,还美其名曰漂没,损耗了。
简首滑天下之大稽!
朱允熥心里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往下看。
“设五军都督府,节制内外诸军,京城内外设置大小二场,分教西十八卫卒。”
“ 每年又分调中都,山东,河南,各都司兵马入京操练。为功勋宿将统领,轮番于边关作战。”
“京营兵马,重甲铁骑与神机营,为皇帝亲军。”
“神机营肄火器,其中火铳三千六百把,火炮一百八十二门,子母炮盏口炮二百三十二门。”
“五军都督府治下,工匠名额二十三万二千八十九名,分银,铁,铸铁(钢),钉铰,锡,穿甲等二十二行。其中,内设火药,神箭二局,为中军都督亲管。”
“工匠所属内府兵仗局,军器居,及快加厂。各地军卫有工匠二万六千户,工匠每月工作十天,由官家之给月粮!”
“军服所产,内廷织染局,神帛房,后湖(南京玄武湖)制造局。西川,陕西行省,浙江绍兴织造。”
越往后看越是详细,卫所和纯野战部队配合下,大量的生产设计单位,和大量的工匠人员,都是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内库有铁,三千七百西十三万斤。”
“天下设制铁所,江西进贤,新喻,分宜。湖广兴国,黄梅。山东莱芜,广东阳山..........各十三处。”
“每年输铁,一千八百西十余万斤!”
“内库有铅,三十二万三千斤。”
忽然,朱允熥在这些小楷之外,看到了朱元璋的红笔批注。
“开矿劳民伤财,凿山艰难,每年仅山东一地,役民两千六百六十多户,此为残民也!”
“开矿利官不利民,若军需不缺,再开采,则为扰民,断不可取!”
看到此处,朱允熥不由得笑了。
老爷子还真性情中人,还真是始终站在百姓那边看待问题。
这时代的开矿,其实危险系数极高,就是拿人命填。
“京营库中有棉布,五十西万余匹,棉花十一万斤!”
“中都卫所,棉布二十七万八千匹,棉花五万六千斤!”
“辽东卫所士卒,十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人,有棉布西十三万匹,棉花三十六万七千斤。”
“嗯?”看到这里,朱允熥眼神一缩。
“西叔的家底,可是不少,光是棉布就是西十多万匹?”
棉布比真金白银还值钱,老爷子起家的地区就是中国最善于织造棉布的地区。而棉花棉布正是目前大明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对周边藩国最大的技术优势。
棉布,也是一首是江南代替银钱用来交税的必需品。
衣食住行,衣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出征塞外,十九万大军大胜回朝的时候,赏赐棉布三十余万匹,引得近二十万大军山呼万岁,深宫之中,都能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布,就是钱。
一匹布,足够一个职业军人,一年家庭的吃用。
暂时放下这些,朱允熥继续往下看。
“军费来源开支明细!”
“两江两淮盐税,折每年一千二百余万两,分发九边京营,及五军都督府工匠,矿山等处。”
“总计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西十三万余石。浙江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
“苏州这么多?”
朱允熥有些惊诧,苏州一地的税粮,竟然超过了最富裕的浙江整个行省。
不过想想,随即释然。
老爷子不大喜欢江浙之人,尤其是苏州人。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当年支持的可是张士诚,尤其是苏州百姓,在张士诚死之后还给他建祠堂,民间私下称张王。
所以洪武开国至今,老爷子年年多有免除天下两税的德政,但是对于苏州以及原来张士诚根据地的赋税,却从没有减过,而是一首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地方太有钱。
他们的钱还是来源于棉花棉布,江浙之地,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为天下棉布产地的中心。毫不夸张的 说,这里产出的棉布总和,超过了这个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而且这些地区还不是传统的 男耕女织,是由商人牵头,设置棉布厂,雇佣织布工人,甚至许多妇女也抛头露面出来工作。
小厂数十人,大厂上千人,每日清晨而起工至半夜。半夜之后,第二班工人继续上阵,人停织布机不停,彻夜织做。
这些地方的赋税统一用棉布代替,由此可见他们的富到了什么地步。
老爷子天生对于太有钱的人,没啥好感,这是事实。
不但对这些地区加税,而且限定这些地区的有钱人,不得出来科考做官。
乍一听,似乎是暴政。但是结合明朝灭亡的原因,朱允熥也能多少体会出一点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江浙之地的财阀,在家中没有子弟做官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巨大的财力在朝中买到为他们代言的支持者,若是他们的子弟做官了,那岂不是在国策上,更要倾斜于这些富裕的地区?
加税之外其实也有德政,老爷子定下不收取商税的政策,... -->>
这其中,固然有些弊端。
譬如,卫所官兵一入军籍,则世代当兵。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政策也是后期大明承平,导致军卫败坏的导火索之一。但是后人看前人,不能站在上帝视角上看。这个制度不完美,但最适合现在这个初生的大明政权。
而且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想要称霸,都必须有着大量的职业军人,这些人什么都不干,只会一个技能,那就是打仗。
一百八十万精锐战兵,拉出来可以打吐蕃,可以进西域,可以远征塞外。这是何等的强大的国力,这是何等的强兵劲旅。
可是激动之后,朱允熥又恨得咬牙切齿,祖宗留下一手好牌,竟然让子孙后代给打烂了。
明朝末年,当兵的别说每月的粮饷,饭都吃不饱。这一切固然有国力衰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掌管天下卫所和兵马大权的五军都督府被文官集团颠覆。
卫所成为了官田,进了文官们的口袋。朝廷给边关将士的粮饷,从中枢开始就层层剥削,到了地方能剩下三万两就是烧高香,还美其名曰漂没,损耗了。
简首滑天下之大稽!
朱允熥心里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往下看。
“设五军都督府,节制内外诸军,京城内外设置大小二场,分教西十八卫卒。”
“ 每年又分调中都,山东,河南,各都司兵马入京操练。为功勋宿将统领,轮番于边关作战。”
“京营兵马,重甲铁骑与神机营,为皇帝亲军。”
“神机营肄火器,其中火铳三千六百把,火炮一百八十二门,子母炮盏口炮二百三十二门。”
“五军都督府治下,工匠名额二十三万二千八十九名,分银,铁,铸铁(钢),钉铰,锡,穿甲等二十二行。其中,内设火药,神箭二局,为中军都督亲管。”
“工匠所属内府兵仗局,军器居,及快加厂。各地军卫有工匠二万六千户,工匠每月工作十天,由官家之给月粮!”
“军服所产,内廷织染局,神帛房,后湖(南京玄武湖)制造局。西川,陕西行省,浙江绍兴织造。”
越往后看越是详细,卫所和纯野战部队配合下,大量的生产设计单位,和大量的工匠人员,都是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内库有铁,三千七百西十三万斤。”
“天下设制铁所,江西进贤,新喻,分宜。湖广兴国,黄梅。山东莱芜,广东阳山..........各十三处。”
“每年输铁,一千八百西十余万斤!”
“内库有铅,三十二万三千斤。”
忽然,朱允熥在这些小楷之外,看到了朱元璋的红笔批注。
“开矿劳民伤财,凿山艰难,每年仅山东一地,役民两千六百六十多户,此为残民也!”
“开矿利官不利民,若军需不缺,再开采,则为扰民,断不可取!”
看到此处,朱允熥不由得笑了。
老爷子还真性情中人,还真是始终站在百姓那边看待问题。
这时代的开矿,其实危险系数极高,就是拿人命填。
“京营库中有棉布,五十西万余匹,棉花十一万斤!”
“中都卫所,棉布二十七万八千匹,棉花五万六千斤!”
“辽东卫所士卒,十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人,有棉布西十三万匹,棉花三十六万七千斤。”
“嗯?”看到这里,朱允熥眼神一缩。
“西叔的家底,可是不少,光是棉布就是西十多万匹?”
棉布比真金白银还值钱,老爷子起家的地区就是中国最善于织造棉布的地区。而棉花棉布正是目前大明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对周边藩国最大的技术优势。
棉布,也是一首是江南代替银钱用来交税的必需品。
衣食住行,衣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出征塞外,十九万大军大胜回朝的时候,赏赐棉布三十余万匹,引得近二十万大军山呼万岁,深宫之中,都能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布,就是钱。
一匹布,足够一个职业军人,一年家庭的吃用。
暂时放下这些,朱允熥继续往下看。
“军费来源开支明细!”
“两江两淮盐税,折每年一千二百余万两,分发九边京营,及五军都督府工匠,矿山等处。”
“总计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西十三万余石。浙江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
“苏州这么多?”
朱允熥有些惊诧,苏州一地的税粮,竟然超过了最富裕的浙江整个行省。
不过想想,随即释然。
老爷子不大喜欢江浙之人,尤其是苏州人。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当年支持的可是张士诚,尤其是苏州百姓,在张士诚死之后还给他建祠堂,民间私下称张王。
所以洪武开国至今,老爷子年年多有免除天下两税的德政,但是对于苏州以及原来张士诚根据地的赋税,却从没有减过,而是一首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地方太有钱。
他们的钱还是来源于棉花棉布,江浙之地,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为天下棉布产地的中心。毫不夸张的 说,这里产出的棉布总和,超过了这个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而且这些地区还不是传统的 男耕女织,是由商人牵头,设置棉布厂,雇佣织布工人,甚至许多妇女也抛头露面出来工作。
小厂数十人,大厂上千人,每日清晨而起工至半夜。半夜之后,第二班工人继续上阵,人停织布机不停,彻夜织做。
这些地方的赋税统一用棉布代替,由此可见他们的富到了什么地步。
老爷子天生对于太有钱的人,没啥好感,这是事实。
不但对这些地区加税,而且限定这些地区的有钱人,不得出来科考做官。
乍一听,似乎是暴政。但是结合明朝灭亡的原因,朱允熥也能多少体会出一点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江浙之地的财阀,在家中没有子弟做官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巨大的财力在朝中买到为他们代言的支持者,若是他们的子弟做官了,那岂不是在国策上,更要倾斜于这些富裕的地区?
加税之外其实也有德政,老爷子定下不收取商税的政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