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四明
18小说网 www.18xs.cc,cxg89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扎佐镇往东,约摸三里多路,有一座山突兀于田畴之中,山不见高,却生得奇特,那是一座空山,当地人不把它叫山,叫洞。扎佐是我的出生地,那洞离小镇又不算很远,小时候我便常常去那里玩的,记得那时把那洞喊叫四门洞,后来到县里工作,看到一本记录地方典籍的书却把那洞称为四明洞。叫“四门”也好“四明”也好,似乎都说得过去,因为那洞实实在在四方都有洞口,把洞口喻为门,是极形象的比喻,因四方都有洞口,则四方都是明亮的,以此而令其名,又很合符实际。叫它“四明”已经是上了书的,那我们就把它叫着四明洞吧。四明洞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山洞,它是一座寺庙。佛家弟子大都心静,出家做和尚便都要寻一处清静的地方,于是名山古洞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四明洞既然如此奇特,又怎能逃得过佛家弟子们的手心,相传,在明代崇祯年间就有一个法号了尘的游方僧人,行脚至此,忽见祥云聚于镇东,瑞气凝于山峦,大感其妙,追着祥云瑞气寻来,竟发现了这处灵气霭霭的洞穴。了尘和尚大喜过望,从此不再云游,四明洞也就成了他宣讲佛法的地方。了尘和尚当初是如何建寺庙,已经无从查考,地方史书根本没有记载,只能权当传说了。能够找到四明洞建寺庙有记载的准确时间是民国三年,解放前出版的修文县志有几句关于它的记述,却又含糊其辞,让人不甚了了。好在现在的人们并不太关心四明洞的寺庙是如何建起来的,善男信女关心的只是那里的菩萨灵不灵,至于当初修志书人的敷衍了事,又有谁会去计较呢?
四明洞如今是香火鼎盛了。去年的观音会,我洽逢在扎佐采访,便去了一次四明洞,那场景真令人感慨系之,遍坡的人,而路上也还有人络绎不绝的赶来,洞内宽敞的大厅拥挤不堪,几十个菩萨的面前香烟袅袅,香炉已盛不下善男信女们的一腔虔诚,阴湿的洞厅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以致负责看管的几个师傅不得不向进香人人们发出不得再在洞内烧香的要求。我在洞内拥挤的人群中一次次的仰视那些涂了金身的菩萨,好象觉得他们都在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不知道人们是怎么了,把时来运转发财发富健康平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泥塑的菩萨。
我并没有丝毫不尊重菩萨的意思,相反,我于佛教也虔诚得很,外出旅游遇到有寺庙,我总会久久的在那些地方徘徊,对于我们祖国灿烂的宗教文化我是那样的景仰,对于别人的宗教信仰我更不敢妄自非议,我只是觉得如此众多的人跪在菩萨面前为自己的幸福乞祷,这已经不是宗教,而近乎于迷信了。
哲学书上说古代的人们无法解释宇宙的奥密和人生的奥密,为了要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投向宗教的解释和信仰,把心灵托付于坚定的信念而不必再求探究。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卫星都已经上天了,迷信却依然的猖獗,这就需要问个为什么了。
其实,四明洞也不是一直都这样热闹的,阶级斗争搞得热闹的时候它就冷寂得很,菩萨是被砸了的,即使不砸也没有人敢去烧香拜佛。我那时曾在三七一厂做工,每天要从四明洞旁经过,晨曦朝露,晚风残月,看见四明洞总是孤寂的立在旷野里,满身沧桑,显得十分悲凉。
当年,我为四明洞的冷寂难过伤心,今天,我为四明洞的热闹忧心惶恐。
我在问自己,是希望四明洞冷寂呢还是希望四明洞热闹?
我又一次去了四明洞。那天不是观音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香客在洞厅里转游。四周很静,山风从洞口吹进来,让人感到几分凉意。没有人来打扰,容得我细细的慢慢的去瞻仰那些浑身金光闪烁的菩萨们,看着看着,我那燥动的心竟然感觉得到在缓缓的沉落,似乎有一种空灵的气流正在胸腔里充塞涌动,还未等到把菩萨们一一瞻仰完毕,我已觉得自己心境澄静了许多。再看看菩萨,他们依然的微笑着。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回到住所,找出南怀瑾先生著的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细细读来,才知道历来就有“佛重修心”一说,佛家推崇的是“心的修练”人心向善了,少了许多浮燥,少了许多纷争,又未尝不是好事。
于是我想,四明洞还是热闹一些的好。
扎佐镇往东,约摸三里多路,有一座山突兀于田畴之中,山不见高,却生得奇特,那是一座空山,当地人不把它叫山,叫洞。扎佐是我的出生地,那洞离小镇又不算很远,小时候我便常常去那里玩的,记得那时把那洞喊叫四门洞,后来到县里工作,看到一本记录地方典籍的书却把那洞称为四明洞。叫“四门”也好“四明”也好,似乎都说得过去,因为那洞实实在在四方都有洞口,把洞口喻为门,是极形象的比喻,因四方都有洞口,则四方都是明亮的,以此而令其名,又很合符实际。叫它“四明”已经是上了书的,那我们就把它叫着四明洞吧。四明洞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山洞,它是一座寺庙。佛家弟子大都心静,出家做和尚便都要寻一处清静的地方,于是名山古洞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四明洞既然如此奇特,又怎能逃得过佛家弟子们的手心,相传,在明代崇祯年间就有一个法号了尘的游方僧人,行脚至此,忽见祥云聚于镇东,瑞气凝于山峦,大感其妙,追着祥云瑞气寻来,竟发现了这处灵气霭霭的洞穴。了尘和尚大喜过望,从此不再云游,四明洞也就成了他宣讲佛法的地方。了尘和尚当初是如何建寺庙,已经无从查考,地方史书根本没有记载,只能权当传说了。能够找到四明洞建寺庙有记载的准确时间是民国三年,解放前出版的修文县志有几句关于它的记述,却又含糊其辞,让人不甚了了。好在现在的人们并不太关心四明洞的寺庙是如何建起来的,善男信女关心的只是那里的菩萨灵不灵,至于当初修志书人的敷衍了事,又有谁会去计较呢?
四明洞如今是香火鼎盛了。去年的观音会,我洽逢在扎佐采访,便去了一次四明洞,那场景真令人感慨系之,遍坡的人,而路上也还有人络绎不绝的赶来,洞内宽敞的大厅拥挤不堪,几十个菩萨的面前香烟袅袅,香炉已盛不下善男信女们的一腔虔诚,阴湿的洞厅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以致负责看管的几个师傅不得不向进香人人们发出不得再在洞内烧香的要求。我在洞内拥挤的人群中一次次的仰视那些涂了金身的菩萨,好象觉得他们都在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不知道人们是怎么了,把时来运转发财发富健康平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泥塑的菩萨。
我并没有丝毫不尊重菩萨的意思,相反,我于佛教也虔诚得很,外出旅游遇到有寺庙,我总会久久的在那些地方徘徊,对于我们祖国灿烂的宗教文化我是那样的景仰,对于别人的宗教信仰我更不敢妄自非议,我只是觉得如此众多的人跪在菩萨面前为自己的幸福乞祷,这已经不是宗教,而近乎于迷信了。
哲学书上说古代的人们无法解释宇宙的奥密和人生的奥密,为了要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投向宗教的解释和信仰,把心灵托付于坚定的信念而不必再求探究。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卫星都已经上天了,迷信却依然的猖獗,这就需要问个为什么了。
其实,四明洞也不是一直都这样热闹的,阶级斗争搞得热闹的时候它就冷寂得很,菩萨是被砸了的,即使不砸也没有人敢去烧香拜佛。我那时曾在三七一厂做工,每天要从四明洞旁经过,晨曦朝露,晚风残月,看见四明洞总是孤寂的立在旷野里,满身沧桑,显得十分悲凉。
当年,我为四明洞的冷寂难过伤心,今天,我为四明洞的热闹忧心惶恐。
我在问自己,是希望四明洞冷寂呢还是希望四明洞热闹?
我又一次去了四明洞。那天不是观音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香客在洞厅里转游。四周很静,山风从洞口吹进来,让人感到几分凉意。没有人来打扰,容得我细细的慢慢的去瞻仰那些浑身金光闪烁的菩萨们,看着看着,我那燥动的心竟然感觉得到在缓缓的沉落,似乎有一种空灵的气流正在胸腔里充塞涌动,还未等到把菩萨们一一瞻仰完毕,我已觉得自己心境澄静了许多。再看看菩萨,他们依然的微笑着。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回到住所,找出南怀瑾先生著的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细细读来,才知道历来就有“佛重修心”一说,佛家推崇的是“心的修练”人心向善了,少了许多浮燥,少了许多纷争,又未尝不是好事。
于是我想,四明洞还是热闹一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