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沉吟其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菩萨蛮
送祐之弟归浮梁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是词人送其族弟辛祐之回浮梁,即现在江西景德镇。辛祐之长年跟随词人南征北战,从山东抗金开始,一直到在湖南创立飞虎军,可以说与词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又因词人的家人皆在北方,南方只有辛祐之一位,故常与之相见,也写了不少词赠之。如蝶恋花?衰草残阳三万倾、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满江红?尘土西风等,皆属此类。
此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送别的场面。江边诗人折柳与弟相别。柳,谐音“留”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送别词汇之一。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等,皆从柳中传达出了惜别怀远之情。柳有情,可为什么词人却说柳最无情呢?是因为从古至今离别太多,折柳也太多,而柳折尽后依旧可再生出新的柳枝,这绵延不尽的离愁何时才能了结呢?所以有情也是最无情。说柳无情,并非是辛弃疾首创,唐代诗人韦庄曾说过“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词人不过是借用而已,以无情张目,尽述离情之浓。
下一句“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则表达出词人对族弟的思念。“木叶下平湖”化用了屈原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后人由屈原的诗,引出了“木叶”这个表示秋至的意象。秋天到了,南归的大雁自然就成了孤独的词人翘首以盼的感情寄托,词人在此,意在提醒辛祐之,不要忘了给“我”来信。“鸿雁传书”啊!词人无时无刻不在盼着书信的到来。
下阕写别后的思念。然而一年过去了,大雁飞过,并没有带来远方亲人的消息,词人心急如焚,却又不能不安慰自己:算了,没有书信也就算了,可我的好词好句该与何人分享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辛弃疾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曾经的通宵达旦、秉烛长谈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妙语凭谁和?”看似平淡的一句反问,实则包含了词人多少的无奈之言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亲、思乡、离别的愁绪混杂在一起,使词人悲伤到了极致,便写下了最后一句“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小山生桂枝”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诗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桂树在山间丛生,更显得山的幽静深远,这幽静深远的何止是山林啊!也是词人对其族弟的一片深情厚谊!桂树不单是显出山的幽静深远,在这里还有更深层的意味,词人见到桂树,想起“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这绵绵的秋思,再加上风雨的啼哭,则更是让人催心断肠!词人对族弟的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说辛弃疾是个“掉书袋”逢词必用典,但我以为辛词的用典不同于一般词人,他是将典故融入自己的词中;融入自己的情中;融入自己的心中。让人觉得浑然天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菩萨蛮
送祐之弟归浮梁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是词人送其族弟辛祐之回浮梁,即现在江西景德镇。辛祐之长年跟随词人南征北战,从山东抗金开始,一直到在湖南创立飞虎军,可以说与词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又因词人的家人皆在北方,南方只有辛祐之一位,故常与之相见,也写了不少词赠之。如蝶恋花?衰草残阳三万倾、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满江红?尘土西风等,皆属此类。
此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送别的场面。江边诗人折柳与弟相别。柳,谐音“留”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送别词汇之一。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等,皆从柳中传达出了惜别怀远之情。柳有情,可为什么词人却说柳最无情呢?是因为从古至今离别太多,折柳也太多,而柳折尽后依旧可再生出新的柳枝,这绵延不尽的离愁何时才能了结呢?所以有情也是最无情。说柳无情,并非是辛弃疾首创,唐代诗人韦庄曾说过“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词人不过是借用而已,以无情张目,尽述离情之浓。
下一句“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则表达出词人对族弟的思念。“木叶下平湖”化用了屈原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后人由屈原的诗,引出了“木叶”这个表示秋至的意象。秋天到了,南归的大雁自然就成了孤独的词人翘首以盼的感情寄托,词人在此,意在提醒辛祐之,不要忘了给“我”来信。“鸿雁传书”啊!词人无时无刻不在盼着书信的到来。
下阕写别后的思念。然而一年过去了,大雁飞过,并没有带来远方亲人的消息,词人心急如焚,却又不能不安慰自己:算了,没有书信也就算了,可我的好词好句该与何人分享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辛弃疾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曾经的通宵达旦、秉烛长谈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妙语凭谁和?”看似平淡的一句反问,实则包含了词人多少的无奈之言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亲、思乡、离别的愁绪混杂在一起,使词人悲伤到了极致,便写下了最后一句“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小山生桂枝”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诗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桂树在山间丛生,更显得山的幽静深远,这幽静深远的何止是山林啊!也是词人对其族弟的一片深情厚谊!桂树不单是显出山的幽静深远,在这里还有更深层的意味,词人见到桂树,想起“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这绵绵的秋思,再加上风雨的啼哭,则更是让人催心断肠!词人对族弟的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说辛弃疾是个“掉书袋”逢词必用典,但我以为辛词的用典不同于一般词人,他是将典故融入自己的词中;融入自己的情中;融入自己的心中。让人觉得浑然天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