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程茂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不要滥用“最“字
一位通讯员谈上稿“秘诀”道:写新闻稿要注意向“最”字靠拢,如果一篇新闻稿中写进了“最”字,80 %能采用。这个“秘诀”值得我们警惕。
翻翻报纸,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发现新闻报道中“最”字使用频率的确很高,而其准确性也的确不够。“亚洲第一塔”报上先后介绍过的就有三个,到底谁是“之最”?某日报报道一个小商品市场,说是全省最大的,商品种类最多的。不到两个月,该报又报道一个小商品市场,又是规模最大的,商品种类最齐全的。向主管部门了解才知道,这两个市场,无论面积还是商品种类,在该省均属中等规模。这种滥用“最”字的报道,是不可取的。
新闻报道中滥用“最”字,暴露了我们少数记者、通讯员作风不踏实的毛病,应该改正。而我们的编辑在对待“最”字稿件时,也该注意格外慎重。
二、讲自己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不到两年,就受到普遍欢迎,其中的“生活空间”尤其
受人们的喜爱,许多观众和节目里的普通人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感慨,一起叹息。
有人认为,广播电视出声音图像,应该给人美的感受,而明星的音容是美的最高境界,提高收听收视率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抓住明星,特别是走红的明星。有段时间,声波荧屏星光灿烂,有的电台电视台收听收视率下降,还认为是炒明星炒得不火爆,明星的秘闻还挖掘得不深“生活空间”这么受人们欢迎“唯星派”是不是可以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生活空间”的成功起码能给广播电视工作者三点启示:第一,我们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绝大部分是普通人,我们有责任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第二,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的提高取决于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第三,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想看想听“自己的故事。
三、多在内容上下功夫
每家广播电台都有节目时间表,按说,听众一听节目名称便会对节目的宗旨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一张节目表对听众选择节目会起到重要的向导作用。可近几年,一些电台的节目时间表,节目名称越叫越玄乎,什么天上人间、离离原上草、阳光时刻让人听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一些人还美其名曰,好节目也要好名称来包装。
一个名牌节目当然要有一个好名称。但好名称的主要特点是反映节目的宗旨,便于记忆,而不是不要广播这一传媒的自身特点,随心所欲地起节目名称。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阅读和欣赏等节目名称简明朴素,名副其实,叫了几十年,听众不但不觉得过时,而且越听越亲切。我们一些编辑想创办名牌节目,千万别一味绞尽脑汁想些奇怪的名称,最好还是多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
四、评奖别冷落通讯员
翻开某省1995年获奖好新闻名单,几乎全是本报记者、本台记者的大作。勤勤恳恳为报刊、电台写稿的通讯员到哪里去了呢?是他们1995年写稿特别少?还是他们稿件质量太低?据粗略统计,不论是电台还是报刊,通讯员的稿件都占全部用稿量的一半以上,头条也经常有通讯员的名字。为什么他们与奖无缘呢?
编辑记者每年评职称,重要的一条便是稿件获奖情况。于是每次评奖大多先考虑编辑记者,无暇顾及通讯员。此情可以理解,但通讯员是我们办好报刊、电台的重要力量,许多鲜活的新闻往往来自最基层的通讯员,冷落了他们是不应该的。在推荐好稿时,应做到记者、通讯员一视同仁,在好稿面前人人平等。
笔者建议,新闻单位该立下规矩,每次评奖,通讯员的稿件要占一定的获奖比例,比如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样的比例恐怕不能算过分吧。
五、发挥扶贫优势
最近,江西电视台在名牌节目“晚间800”中开设“我为扶贫献一计”专栏,令人耳目一新。这个专栏把农业院校最新而适用的科技成果,用通俗的方法介绍给农民,并用新旧对比的方法显示新科技的增产增收效果。这些技术简单易学,对农民致富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解决了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不能迅速推广普及的难题。江西台这种发挥自己优势扶贫的做法值得借鉴。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说到扶贫,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捐钱捐物。新闻媒介对此也作了许多报道。但是扶贫要扶本,捐钱捐物只能解决一时之难,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解决一世之难。在传播科技、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上,新闻媒介有自身的优势,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扶贫上有更大的作为。
六、新闻岂能添油加醋
前不久,两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刊登了两位名演员喜结良缘的消息。本来,大众媒介把人们喜爱的演员的近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报道未尝不可。可文章添油加醋,哗众取宠,说什么两人经过“十年苦恋”终于了却这桩姻缘。人们不禁要问,十年前,两位演员一位有夫,一位有妻,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大众媒体,这样宣扬,到底是要把人们引向何方?值得注意的是,据笔者所读到的起码就有十家报刊转载了这条消息。这表明,我们一些报刊为了炒作明星,已经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
前几天,这两位演员在某报上声明,他们结婚并不想张扬“十年苦恋”更系子虚乌有,他们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感到十分愤慨。原来“十年苦恋”是编造出来的。某些报刊难道不该由此总结出一些教训吗?
七、“广揽天下”与立足本地
如今,在广播电视台、站流行一种观点叫“广揽天下新闻”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许多地方台站纷纷增设省外新闻、国际新闻,且打出“欲知天下事,请听某某台”的旗号。
我们应该肯定其改革开放的意识,及其敢于与大台站竞争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但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掌握好度,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人们拥有一台电视机或一台收音机,便可以收听收看国内外几十个台的节目。需要了解天下事,人们可以收听收看中央台。需要了解地方事,可分别收听收看省台、市台、县台。不同层次的台站,满足着人们对信息的不同程度的需要。从各级台站的自身力量来说,市县级台站在经济、人才及获取信息的手段上无论如何也不能与省级台、中央台抗衡。比如中央台可以在国外派驻记者,可以经常与国外一些大台交流信息,而省级台在这方面就难以做到,市县级台几乎不可能办到。一些地方台大量增加国际... -->>
一、不要滥用“最“字
一位通讯员谈上稿“秘诀”道:写新闻稿要注意向“最”字靠拢,如果一篇新闻稿中写进了“最”字,80 %能采用。这个“秘诀”值得我们警惕。
翻翻报纸,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发现新闻报道中“最”字使用频率的确很高,而其准确性也的确不够。“亚洲第一塔”报上先后介绍过的就有三个,到底谁是“之最”?某日报报道一个小商品市场,说是全省最大的,商品种类最多的。不到两个月,该报又报道一个小商品市场,又是规模最大的,商品种类最齐全的。向主管部门了解才知道,这两个市场,无论面积还是商品种类,在该省均属中等规模。这种滥用“最”字的报道,是不可取的。
新闻报道中滥用“最”字,暴露了我们少数记者、通讯员作风不踏实的毛病,应该改正。而我们的编辑在对待“最”字稿件时,也该注意格外慎重。
二、讲自己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不到两年,就受到普遍欢迎,其中的“生活空间”尤其
受人们的喜爱,许多观众和节目里的普通人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感慨,一起叹息。
有人认为,广播电视出声音图像,应该给人美的感受,而明星的音容是美的最高境界,提高收听收视率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抓住明星,特别是走红的明星。有段时间,声波荧屏星光灿烂,有的电台电视台收听收视率下降,还认为是炒明星炒得不火爆,明星的秘闻还挖掘得不深“生活空间”这么受人们欢迎“唯星派”是不是可以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生活空间”的成功起码能给广播电视工作者三点启示:第一,我们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绝大部分是普通人,我们有责任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第二,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的提高取决于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第三,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想看想听“自己的故事。
三、多在内容上下功夫
每家广播电台都有节目时间表,按说,听众一听节目名称便会对节目的宗旨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一张节目表对听众选择节目会起到重要的向导作用。可近几年,一些电台的节目时间表,节目名称越叫越玄乎,什么天上人间、离离原上草、阳光时刻让人听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一些人还美其名曰,好节目也要好名称来包装。
一个名牌节目当然要有一个好名称。但好名称的主要特点是反映节目的宗旨,便于记忆,而不是不要广播这一传媒的自身特点,随心所欲地起节目名称。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阅读和欣赏等节目名称简明朴素,名副其实,叫了几十年,听众不但不觉得过时,而且越听越亲切。我们一些编辑想创办名牌节目,千万别一味绞尽脑汁想些奇怪的名称,最好还是多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
四、评奖别冷落通讯员
翻开某省1995年获奖好新闻名单,几乎全是本报记者、本台记者的大作。勤勤恳恳为报刊、电台写稿的通讯员到哪里去了呢?是他们1995年写稿特别少?还是他们稿件质量太低?据粗略统计,不论是电台还是报刊,通讯员的稿件都占全部用稿量的一半以上,头条也经常有通讯员的名字。为什么他们与奖无缘呢?
编辑记者每年评职称,重要的一条便是稿件获奖情况。于是每次评奖大多先考虑编辑记者,无暇顾及通讯员。此情可以理解,但通讯员是我们办好报刊、电台的重要力量,许多鲜活的新闻往往来自最基层的通讯员,冷落了他们是不应该的。在推荐好稿时,应做到记者、通讯员一视同仁,在好稿面前人人平等。
笔者建议,新闻单位该立下规矩,每次评奖,通讯员的稿件要占一定的获奖比例,比如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样的比例恐怕不能算过分吧。
五、发挥扶贫优势
最近,江西电视台在名牌节目“晚间800”中开设“我为扶贫献一计”专栏,令人耳目一新。这个专栏把农业院校最新而适用的科技成果,用通俗的方法介绍给农民,并用新旧对比的方法显示新科技的增产增收效果。这些技术简单易学,对农民致富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解决了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不能迅速推广普及的难题。江西台这种发挥自己优势扶贫的做法值得借鉴。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说到扶贫,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捐钱捐物。新闻媒介对此也作了许多报道。但是扶贫要扶本,捐钱捐物只能解决一时之难,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解决一世之难。在传播科技、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上,新闻媒介有自身的优势,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扶贫上有更大的作为。
六、新闻岂能添油加醋
前不久,两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刊登了两位名演员喜结良缘的消息。本来,大众媒介把人们喜爱的演员的近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报道未尝不可。可文章添油加醋,哗众取宠,说什么两人经过“十年苦恋”终于了却这桩姻缘。人们不禁要问,十年前,两位演员一位有夫,一位有妻,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大众媒体,这样宣扬,到底是要把人们引向何方?值得注意的是,据笔者所读到的起码就有十家报刊转载了这条消息。这表明,我们一些报刊为了炒作明星,已经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
前几天,这两位演员在某报上声明,他们结婚并不想张扬“十年苦恋”更系子虚乌有,他们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感到十分愤慨。原来“十年苦恋”是编造出来的。某些报刊难道不该由此总结出一些教训吗?
七、“广揽天下”与立足本地
如今,在广播电视台、站流行一种观点叫“广揽天下新闻”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许多地方台站纷纷增设省外新闻、国际新闻,且打出“欲知天下事,请听某某台”的旗号。
我们应该肯定其改革开放的意识,及其敢于与大台站竞争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但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掌握好度,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人们拥有一台电视机或一台收音机,便可以收听收看国内外几十个台的节目。需要了解天下事,人们可以收听收看中央台。需要了解地方事,可分别收听收看省台、市台、县台。不同层次的台站,满足着人们对信息的不同程度的需要。从各级台站的自身力量来说,市县级台站在经济、人才及获取信息的手段上无论如何也不能与省级台、中央台抗衡。比如中央台可以在国外派驻记者,可以经常与国外一些大台交流信息,而省级台在这方面就难以做到,市县级台几乎不可能办到。一些地方台大量增加国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