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小说网 www.18xs.cc,蔡勋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去世快要满百日了,许多次都想写一篇记念父亲的文章。因一直沉浸在悲痛的心情中,难以安下心来,加之诸多琐碎,旁杂无序,拖至今日,方得提起寸笔,来抒发对父亲的缅怀之情。

    我的父亲生于兵荒马乱的民国二十三年,祖辈以驾船为业维持生计。父亲兄妹七人,在兄弟四个中排行第二。他自幼便表现出过人的聪颖,会背许多儿歌民谣,深得婆婆的偏爱。八岁那年,婆婆对公公说“我们家虽穷,这么多孩子,怎么也得送一个去念书,不然的话,世代都是睁眼瞎,什么事都得求人”公公沉思了半天,算是勉强同意,他说:“要送也只能送老二去念,但也要跟其他几个孩子讲讲”婆婆便把四个儿子叫到跟前,说了老半天,大爹同意了,三爹红着眼睛不作声(他心里早就想着念书),细爹年幼没甚想法。这样,我的父亲便在那年秋天,进入私塾学堂,一年的学费是上半年给先生一担黄豆,下半年一担谷子。

    父亲一共读了五年半书,那时他读的课文主要是幼学、论语、春秋、诗学含英、东莱博议、声律启蒙等。在他同班的十多个学生中,父亲不仅能熟背每一篇学过的课文,字也写得最好,深得先生器重。父亲十四岁那年,公公不幸落水遇难,连尸首都未找到,全家哭成一团,婆婆的眼睛就是那年哭瞎的。公公死了没有依靠,大爹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父亲再也无缘求学,含泪离开了学堂,开始了学耕生涯。先生叹息说“一棵好苗子,八字不好”

    父亲二十三岁成家,我的母亲家庭成份不好,属“五类分子”之首。她也读过一年半载的书,人很贤慧,很会料理家务,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父亲和母亲从小就比较熟识,家靠得比较近,母亲仰慕父亲的才学和英气,这样他们组合了,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同舟共济的人生旅程。二哥出世那年,父亲兄弟四个分家,父亲分得了一间旧瓦房和几件破烂不堪的家什,尽管一穷二白,父亲却也满足,毕竟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分家以后,父亲没日没夜地苦干,忙完了田地忙菜园。据母亲讲,父亲年轻时力气很大,两百多斤的担子能一肩挑到四五里远以外的地方。因为父亲能说能写,算盘又打得好,他从二十六岁开始就当生产队会计,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做的帐,整齐、细致,一目了然,不出任何差错,在大队都有名气。

    父亲一生勤劳苦作,大半辈子过得十分艰辛。自然灾害的那几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历史时期,生产队为了给大家弄点收入,派出一个小分队到徽山炸石头,父亲主动请缨。白天,他与工友们上好炸药,点燃引线后,躲到百米开外的石丛,山石炸开后,就和工友们抬着沉重的石块走过来回二十多里的山路。晚上吃过饭蒙头就睡,连黄烟也懒得抽几口,有时累得脸都顾不上洗。每个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他就忙着整理队里的帐务。每次回来,他便把挣得的三元钱塞到母亲手中,母亲十分高兴。七十年代,我的两位姐姐不到十五岁就先后出来做工,我兄弟三人读书,连书包和雨伞都买不起,母亲就扯了几尺黄麻布,为我们缝制书包,父亲买回塑料纸,为我们做了塑料雨伞,这件事情至今仍记得十分深刻。八十年代,两个姐姐相继出嫁,家里条件更加艰难,大哥被迫辍学,为了给我和二哥交学费,父亲每天起早摸黑拼命苦干,连黄烟都舍不得买。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经常是天没亮就挑着二三百斤的菜去九江卖,在街头一蹲就是一天,中午花一毛钱买两个馒头啃啃,一天下来,好不容易一担菜能卖到十几二十块钱。我上大学后,正值物价暴涨,汇款单上的数字有增无减,每次收到父亲寄来的汇款,看到他的字迹,仿佛感受他那苍老的容颜和在风中愁苦的目光以及满是老茧的双手,难过得总要思想半天,该怎样节省开支以减轻家中的负担,该怎样度过四年大学时光。参加工作后,家里条件慢慢好转,可父亲还舍不得丢掉农田,考虑到他年迈体弱,我和二哥每次回家都劝他休养以度晚年,开始他一直不依,好说歹说算是接受了我们的意见,种了亩把田,收点花生、黄豆、油菜什么的。直到九五年大哥盖起了楼房,他年过六旬体弱多病,慢性支气管炎遇天冷就发作,加上患有高血压病,他才完全放下农具,怡养天年。

    父亲一生历经沧桑,坎坷曲折。文化大革命中,父亲遭不怀好意的人诬陷,被指控收听敌台犯有“反革命罪”公社革命委会派人把他带去审讯,在他羁押的日子,他挨了不少打骂,受了不少逼迫,好几次拉去游行,接受批斗,受尽了羞辱和折磨,三个月后才回到我们身边。文革结束后,公社为他恢复了名誉,又可听到父亲的谈笑风生了。八十年代初,一个与父亲有点宿怨的人四处造谣,说父亲贪污了生产队的钱财,大队立即派人下队调查情况,前前后后、林林总总的帐本全都摆到桌上,核查了一个星期,结果是一分一毫不差,大队书记亲自上门向父亲致歉,父亲又一次洗刷了冤曲。

    父亲一生好舞文弄墨,他的书籍里,大部分都是古书,四大名著线装本他都完好保存着。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文,也抄录了不少的趣文佚事。在农村,诸事的操办都免不了送谏贴联,如新屋落成、婚丧喜庆、子女高升、店业开张等,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慕名前来,请父亲题诗作对,并帮忙书写。每年春节前夕更是父亲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不仅要作很多的对联,还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