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白浪75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阳春三月,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我来到了梦牵魂绕的凤凰,仿佛回到了梦中的家园一般。这是一座古朴而秀美的小城,小桥,流水,青山,吊脚楼遍地可见,这里的日子就如沱江水一般,灵性而又韵味十足。我乐此不疲到处转悠,眼睛与耳朵呈现一种完全敞开状态,时刻捕捉着古城的形与声,只想把它的神韵铭刻进自己的脑海。然而,内心却有一种积聚很久的愿望,来到凤凰越发强烈,那就是必须去寻找沈从文先生当年的足迹。
在我的印象里,凤凰是沈从文先生用笔写出名的。沈先生的边城,写尽凤凰的风土人情,也塑造了至美至纯的“翠翠”来到这里,你会觉得小城确实名不虚传。沱江泛舟,吊脚楼夜饮,老街上溜达,听流水淙淙,看云雾缭绕,徜徉在小城任何角落,我都会想象沈先生当年的情形,正如我这般悠然自得。然而生活在那个贫穷而封闭的年代,沈先生当时一定为凤凰人民的凄苦而惆怅满怀,这美丽的家乡一定让他觉得可爱又可怨!
流连在凤凰的大街小巷上,我总是怀念着先生,于是决定去看看先生的故居。在凤凰城转悠了大半天,中午才找到沈先生的故居。先生的故居座落在一个深深的巷子里,如果不是铭牌提示,那是截然找不到的。一个很普通的四合院,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一来到这里,只感到一股书香迎面而来,我便有种莫名的激动。怎奈先生故居已被古城旅游公司收购了,要进去参观必须买九个景点的联票才行,因为家人要逛街,当天又要返回,只得作罢,也只能站在门口远远望上一眼,颇有点游兴未尽的感觉。
机缘往往是冥冥中注定的,依依不舍的离开先生故居之后,一位凤凰农妇游说我们去下游泛舟。因为在城郊,坐在船上看不到吊脚楼,却少了很多兴致。无意闲谈中,我提起沈从文。船夫告诉我,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就在停船的附近,这让我喜出望外,决定下船后一定去看看。
船在一山脚下靠岸了,船夫告诉我这叫南华山。一位农妇主动迎上来带我们去先生的墓地。一级级石阶,九曲十八折,想起很快就到先生的墓地了,我的心跳怦怦加剧,也在想着沈先生的墓到底是什么样子。爬上几十级石阶后,一块石坊映入我的眼帘,上面有画家黄永玉的题字“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草书写就,行云流水一般,这是对沈先生心愿的写造。这让我想起先生的经历,先生自1922年离开凤凰后,在外漂泊了六十年,从一个山城普通青年变成了中国的一代文豪,直到1982才回到梦牵魂绕的故乡,可谓是功成名就,然而先生却在生前就选定这里作为自己的墓地。他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写自己的故乡,去世后也要躺在这片土地,可见先生对故乡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先生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山里人”想必躺在家乡的山上才舒服吧!
越靠近先生的墓,我的心情也越发激动,越过几十级石阶后,一块“沈从文墓”木牌提示我,先生的墓地到了。这是一个鹅卵石铺就的小坪,三两棵翠竹疏落有致,中间一棵玉兰树蔽天盖日,并没有看到什么坟,即使黄土包也没有。环顾一圈,只看到中间矗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五彩石,形状极不规则,上面只有沈从文先生自己的题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没有生辰的介绍,也没有祭词,这使我大出意外,怎么也想不到一代文豪的墓竟然是如此简陋。
陪同的农妇告诉我,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进了沱江,一半埋在这里。这墓地的设计完全是遵照他生前的意愿,看得出沈先生是个很朴实的人,虽然是声名显赫,他始终只把自己当作一个山里人,一个平凡的人。不在乎任何世俗的东西,只愿自己默默无闻的躺在这里,仰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
五彩石的背面,有先生姨姐张充和女士题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个字,最精辟的概括沈先生的人格,风骨如此坚挺,胸襟何其宽广,文采何其斐然,性灵如此率真,为文为人都可谓是“泰山北斗”以前只看过先生的著作,题词却让我霎时了解先生人格魅力,敬仰之情徒添了几分。先生夫人张兆和女士骨灰就葬在石头的右下角,上面标明是07年合葬。夫人是先生的至爱,有夫人做伴,我相信沈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不寂寞的。
先生不寂寞,因为有泉水相伴。墓地后面没隔几米,就有一个石洞,一股清泉从洞里流了出来,终年流淌不息,碰到落坡迸溅起雪白的水花,水声清脆悦耳,和着从洞里吹出风声,就好象一首催眠曲,大自然的音籁何其美妙。这里有题壁“听涛”字体遒劲有力,飘逸自如。我想先生选择这里长眠,一定是想听这汩汩泉水声,还有沱江的涛声吧?
站在沈先生墓前,我想和先生好好说说话。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先生的作品。可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有望着那块五彩石默然出神,我是一个浮躁而浅疏之人,来到墓地,我粗通了先生的智慧,明了很多。我知道,先生一生都活在一个真实的自我里,看破了世俗的一切,时刻都保持着一种淡然若定的心态,一种“返朴归真”的风范。先生是悠然的,也是快乐的
在我的眼里,先生的墓地简陋却不简单,宁静而悠然,布满了哲性的光芒,启人心智。题词“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便是对后人最意味深长的忠告,先生的良苦用心,谁又能真正悟透呢?
口里反复念着这几句话,一股股热血涌向脑畔,我向先生由衷的鞠了三个躬
阳春三月,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我来到了梦牵魂绕的凤凰,仿佛回到了梦中的家园一般。这是一座古朴而秀美的小城,小桥,流水,青山,吊脚楼遍地可见,这里的日子就如沱江水一般,灵性而又韵味十足。我乐此不疲到处转悠,眼睛与耳朵呈现一种完全敞开状态,时刻捕捉着古城的形与声,只想把它的神韵铭刻进自己的脑海。然而,内心却有一种积聚很久的愿望,来到凤凰越发强烈,那就是必须去寻找沈从文先生当年的足迹。
在我的印象里,凤凰是沈从文先生用笔写出名的。沈先生的边城,写尽凤凰的风土人情,也塑造了至美至纯的“翠翠”来到这里,你会觉得小城确实名不虚传。沱江泛舟,吊脚楼夜饮,老街上溜达,听流水淙淙,看云雾缭绕,徜徉在小城任何角落,我都会想象沈先生当年的情形,正如我这般悠然自得。然而生活在那个贫穷而封闭的年代,沈先生当时一定为凤凰人民的凄苦而惆怅满怀,这美丽的家乡一定让他觉得可爱又可怨!
流连在凤凰的大街小巷上,我总是怀念着先生,于是决定去看看先生的故居。在凤凰城转悠了大半天,中午才找到沈先生的故居。先生的故居座落在一个深深的巷子里,如果不是铭牌提示,那是截然找不到的。一个很普通的四合院,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一来到这里,只感到一股书香迎面而来,我便有种莫名的激动。怎奈先生故居已被古城旅游公司收购了,要进去参观必须买九个景点的联票才行,因为家人要逛街,当天又要返回,只得作罢,也只能站在门口远远望上一眼,颇有点游兴未尽的感觉。
机缘往往是冥冥中注定的,依依不舍的离开先生故居之后,一位凤凰农妇游说我们去下游泛舟。因为在城郊,坐在船上看不到吊脚楼,却少了很多兴致。无意闲谈中,我提起沈从文。船夫告诉我,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就在停船的附近,这让我喜出望外,决定下船后一定去看看。
船在一山脚下靠岸了,船夫告诉我这叫南华山。一位农妇主动迎上来带我们去先生的墓地。一级级石阶,九曲十八折,想起很快就到先生的墓地了,我的心跳怦怦加剧,也在想着沈先生的墓到底是什么样子。爬上几十级石阶后,一块石坊映入我的眼帘,上面有画家黄永玉的题字“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草书写就,行云流水一般,这是对沈先生心愿的写造。这让我想起先生的经历,先生自1922年离开凤凰后,在外漂泊了六十年,从一个山城普通青年变成了中国的一代文豪,直到1982才回到梦牵魂绕的故乡,可谓是功成名就,然而先生却在生前就选定这里作为自己的墓地。他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写自己的故乡,去世后也要躺在这片土地,可见先生对故乡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先生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山里人”想必躺在家乡的山上才舒服吧!
越靠近先生的墓,我的心情也越发激动,越过几十级石阶后,一块“沈从文墓”木牌提示我,先生的墓地到了。这是一个鹅卵石铺就的小坪,三两棵翠竹疏落有致,中间一棵玉兰树蔽天盖日,并没有看到什么坟,即使黄土包也没有。环顾一圈,只看到中间矗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五彩石,形状极不规则,上面只有沈从文先生自己的题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没有生辰的介绍,也没有祭词,这使我大出意外,怎么也想不到一代文豪的墓竟然是如此简陋。
陪同的农妇告诉我,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进了沱江,一半埋在这里。这墓地的设计完全是遵照他生前的意愿,看得出沈先生是个很朴实的人,虽然是声名显赫,他始终只把自己当作一个山里人,一个平凡的人。不在乎任何世俗的东西,只愿自己默默无闻的躺在这里,仰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
五彩石的背面,有先生姨姐张充和女士题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个字,最精辟的概括沈先生的人格,风骨如此坚挺,胸襟何其宽广,文采何其斐然,性灵如此率真,为文为人都可谓是“泰山北斗”以前只看过先生的著作,题词却让我霎时了解先生人格魅力,敬仰之情徒添了几分。先生夫人张兆和女士骨灰就葬在石头的右下角,上面标明是07年合葬。夫人是先生的至爱,有夫人做伴,我相信沈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不寂寞的。
先生不寂寞,因为有泉水相伴。墓地后面没隔几米,就有一个石洞,一股清泉从洞里流了出来,终年流淌不息,碰到落坡迸溅起雪白的水花,水声清脆悦耳,和着从洞里吹出风声,就好象一首催眠曲,大自然的音籁何其美妙。这里有题壁“听涛”字体遒劲有力,飘逸自如。我想先生选择这里长眠,一定是想听这汩汩泉水声,还有沱江的涛声吧?
站在沈先生墓前,我想和先生好好说说话。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先生的作品。可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有望着那块五彩石默然出神,我是一个浮躁而浅疏之人,来到墓地,我粗通了先生的智慧,明了很多。我知道,先生一生都活在一个真实的自我里,看破了世俗的一切,时刻都保持着一种淡然若定的心态,一种“返朴归真”的风范。先生是悠然的,也是快乐的
在我的眼里,先生的墓地简陋却不简单,宁静而悠然,布满了哲性的光芒,启人心智。题词“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便是对后人最意味深长的忠告,先生的良苦用心,谁又能真正悟透呢?
口里反复念着这几句话,一股股热血涌向脑畔,我向先生由衷的鞠了三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