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白桦迎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些堰塘,几朝几代地存在。蓝天之下,绕着山坡、依着村庄、落在山谷盆底。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或冷或热、或动或静、清浊分明、深浅不同、四处散落,沉在记忆的底层,印在心扉的深处,冷不丁浮在梦里。那池塘之欲、荷塘之色、泉塘之禅意,一如风生春草,烟花灿烂,转瞬即逝,过眼皆空。
(一)
每天的节奏从池塘开始,清早挑水,男人们的事情,木桶必须刚满为好,否则,水会晃荡不止,到家也就只剩下半桶的水。要把挑水的动作做得连贯顺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只水桶起来,另外一只水桶也跟着起来,需要气力,也需要技巧。父亲那摇晃的身影总是挥之不去,总觉得他挑着水走在池塘的拐弯处,过了青石门槛,脚步迈得异常地轻缓,生怕湿了一地。
孩子们匆忙地牵着牛到池塘去喝水,接着去追赶那些要上山的牛群。女人们手中拿着刀、端着菜、洗好切完,急着去做饭。等到炊烟过后,太阳出来,池塘边又响起棒槌的声音,那些白皙的手臂,袖口挽得老高,抡着木棒槌,不停地敲打青石板上的衣物,裹在衣物里的皂角被打得稀烂,山边的回荡慢了节拍,宁静中凭空生了许多朝气。
门前的池塘形同一个大写的“一”字,足有百米之长,两端各有一个圆形的大深坑,仿佛书写时顿笔的印迹,如果与后山的山体相关联,给人恰似龙眼眈眈的感觉。中间相对要浅,两侧有迂缓的坡面,实际是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贯通的池塘。独特的环境成了龟鳖最佳的选择,常有捉鳖人,拿着长竹竿,猛击水面,平静之后,看到一串串的气泡上来,就知道有鳖鱼,脱下衣服,插上竿子,一头扎入水塘就能捉到肥大的青鳖,浮出水时,捉鳖人口吐长气,手扣鳖尾,那捉鳖的技巧实在是妙用到家了。
爷爷常在池塘里划船下网,或者一线一钩地灌上蚯蚓,用竹条插在岸边,等第二天蒙蒙亮去收,这些鱼钩称之为“亮钩”我们也下些竹编的鳝鱼笼子,误入其中的水蛇会让人肉麻心跳。四五月是最好的钓鱼季节,晒花鱼很容易上钩,钓上来放在脸盆里既好看又好玩。曹家湾有个老者特别会钓,每次来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刘家湾有个叫立山老母的长者更有绝活,不知道他下的什么麻药,鲫鱼抛头露面,昏昏然浮在岸边,直接捞起来就是,让人羡慕不已。
梅雨和暴雨季节,稻田的水位猛涨,漫过口子的流水进入与池塘相通的沟里,很多的鱼挤在沟里往上游,有的甚至会飞跳起来,堵死上面的口子,沟里就有白花花的鱼儿,这样的鱼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哥曾一夜弄回几桶的大鲫鱼,让一家人大饱口。遇到黑鱼产子的时节,如果看到黑黑的一窝小鱼,旁边肯定有一雌一雄的大黑鱼,用大竹竿和大鱼钩,套上一个青蛙,在小鱼窝里上下挑逗,凶猛的大黑鱼定然会上钩,另外一条黑鱼很快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可怜了那些黑鱼爱子的天性。
池塘隔年干一次,为的是给每户分点过年的鱼,一群小伙伴眼巴巴地坐在塘边,等抽水机排完最后的黑水,大人们捉拿完最后的鱼,就迫不及待地奔下塘去,翻的翻草、摸的摸泥,找些小鱼小虾回去。母亲要我们第二天再起个大早,如果看见塘泥上面有疑似木桩的东西,那肯定就是黑鱼了,运气好的话能捡到两三条,只怕遇到更有心的早行之人,那就叫人抢了先机,遇上的那份窃喜只有历经过的人才懂。
池塘边总能找到填塞肚子的东西。茅草花能吃,嫩嫩的、甜甜的,有淡淡的的草香,栽秧果、刺嫩芽、野桑葚,用心去找,总会有收获,青绿的麦黄果会慢慢变红,麻麻点点的颗粒像无数个红珍珠吊在枝叶下,又麻又涩,略有甜味。野葡萄和八月扎与很多藤蔓缠绕在一起,高高地挂在树上,爬上去难免被荆棘所扎。冬天的茅草根很有甘蔗的味道。吃得最痛快的还是塘里的菱角,两角带刺,嫩的可以直接用手剥开,老的得用刀砍,划着船可以在塘里吃个饱。记得母亲边砍,我们边吃,她说手快的人用刀砍菱角可以同时赶得上三个人吃的速度。菱角可以吃得人手发乌、唇发黑,被染过一样,老的可以煮熟再吃,晒干的更是别有味道。
简单原始的饥饿感在池塘边重复演绎,人就像一头饥饿的小狼,眼睛直勾勾地围着池塘打转,池塘边有的只是欲望,所有的快乐都是嘴上的快感。
(二)
几声春雷,几场春雨,几夜春风,那片过冬的栗树就醒过神来,铁杆破枝,铁皮破芽,隔不了几日,又是枝叶招展,繁花铺地,涛声依旧。等到天气渐暖,脱下棉衣的时候,潮湿阴凉的栗树林里会长出许多的栗树菇,白白的、一群群、一片片,也有一些单落的存在,有的被栗树叶半遮半掩,有的生在荆棘丛里,有的干脆就裸在外面,就像许许多多穿着云纱的仙子落了僻壤,这些栗树蘑菇好看无毒,其味一般,属于蘑菇中的次品,每次经过那片林子去寻找那些松菇和茅菇的时候,都忍不住把几个栗树蘑菇踢上几脚,我的确是有些嫌弃它们了。
栗树堰紧邻栗树林,也因此而得名。这水塘是好几个湾子的指望,历经过无数旱涝灾害的考验,几乎成了乡民心中的菩萨,每一颗高大的栗树都是插在人们心中的旗杆。这位于盆地高处的大堰,依我看来就是一个的湖,一片海。种田的老汉只要看一眼塘水的深浅,便知当年的收成。风调雨顺只是一个愿望,好年成难逢难遇,遇到干旱的年头,堰边自然是少不了热闹,人和飞禽走兽都在这里聚集。逢上涝年,满满的大堰默默地保了那些良田免遭冲毁,乡人对其依赖且迷信。我很少见其干涸过,唯一的一两次,我就记住了它的真面目,大堰足足有四米多深,开口近五十亩,东边陡坡而下、长堤横亘,南北被小山所夹,塘底状如椭圆,荷塘成片,栗树林占了大半个西北角。其雄踞高台,半悬于盆地之边,与九将湾、湯堰湾、刘家湾、易家大湾等大大小小的堰塘相通相连,俯瞰着大片的稻田。
成片的稻田在大堰的呵护下花开花落,风里散香、雾里含粉,秋天总有满满的的收获。栗树堰上接雨水,下汇细流,滴水归塘,以应农田之需,水贵如油,被乡民惜之又惜。早年,东北角和西南角放置的都是木制的水车,有俩人一组,也有三人一组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的种田人戴着草帽斗笠、穿着蓑衣雨布,不停地用脚力去踏转水车的叶轮,赤脚转木车,白水入黑田,以此灌溉庄家。后来,大堰的东南边起了机台,短时间就完成了柴油机和电机的更替,农忙时节,溾河边有八十匹的柴油机,庞然轰鸣,不停地通过长渠给大堰以补给,大堰成了最佳的河水中转站。其实,乡民们心知肚明,此塘重要,塘中有水,眼中有粮,心中不慌,有水就有希望。
青天白鹭,荷塘风月,堰塘自成景色。春开水暖,塘草日生,水色月变,等到荷叶疯长、荷花怒放的时候,更是满塘的风华与精神。西边那大片的浅滩之地长满了荷叶,岁岁枯荣,年年扩张,高高低低,或尖尖出水,蜻蜓起舞,或裙叶铺展,水珠匍匐,或亭亭玉立,微风轻曳。仔细想来,是出水的荷展现了水下的地貌与地势,恰似画出一个女人的水蛇腰来,放牛的时候,我会在栗树荫下,找一块石头坐下,静静地看那一片养眼的绿。
荷杆密密麻麻,荷叶层层叠叠,不知从哪里来了许多的水鸟,长腿的白鹭最多,红冠的黑水鸡最可爱,长嘴的钓鱼鸟最精美,灰色的野鸭最敏感,苦瓜鸟最伤神,隔着那些荷叶,塘里总会有一些不明不白的声息。白鹭会成双成对地在一起,也喜欢成群地聚在一起,立在秧田或者掩在荷塘里,夕阳之下,倦鸟归林,栗树林白白点点,像玉兰花开,换了风景。它们不是太害怕人,也不会让你太近,能够与... -->>
那些堰塘,几朝几代地存在。蓝天之下,绕着山坡、依着村庄、落在山谷盆底。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或冷或热、或动或静、清浊分明、深浅不同、四处散落,沉在记忆的底层,印在心扉的深处,冷不丁浮在梦里。那池塘之欲、荷塘之色、泉塘之禅意,一如风生春草,烟花灿烂,转瞬即逝,过眼皆空。
(一)
每天的节奏从池塘开始,清早挑水,男人们的事情,木桶必须刚满为好,否则,水会晃荡不止,到家也就只剩下半桶的水。要把挑水的动作做得连贯顺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只水桶起来,另外一只水桶也跟着起来,需要气力,也需要技巧。父亲那摇晃的身影总是挥之不去,总觉得他挑着水走在池塘的拐弯处,过了青石门槛,脚步迈得异常地轻缓,生怕湿了一地。
孩子们匆忙地牵着牛到池塘去喝水,接着去追赶那些要上山的牛群。女人们手中拿着刀、端着菜、洗好切完,急着去做饭。等到炊烟过后,太阳出来,池塘边又响起棒槌的声音,那些白皙的手臂,袖口挽得老高,抡着木棒槌,不停地敲打青石板上的衣物,裹在衣物里的皂角被打得稀烂,山边的回荡慢了节拍,宁静中凭空生了许多朝气。
门前的池塘形同一个大写的“一”字,足有百米之长,两端各有一个圆形的大深坑,仿佛书写时顿笔的印迹,如果与后山的山体相关联,给人恰似龙眼眈眈的感觉。中间相对要浅,两侧有迂缓的坡面,实际是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贯通的池塘。独特的环境成了龟鳖最佳的选择,常有捉鳖人,拿着长竹竿,猛击水面,平静之后,看到一串串的气泡上来,就知道有鳖鱼,脱下衣服,插上竿子,一头扎入水塘就能捉到肥大的青鳖,浮出水时,捉鳖人口吐长气,手扣鳖尾,那捉鳖的技巧实在是妙用到家了。
爷爷常在池塘里划船下网,或者一线一钩地灌上蚯蚓,用竹条插在岸边,等第二天蒙蒙亮去收,这些鱼钩称之为“亮钩”我们也下些竹编的鳝鱼笼子,误入其中的水蛇会让人肉麻心跳。四五月是最好的钓鱼季节,晒花鱼很容易上钩,钓上来放在脸盆里既好看又好玩。曹家湾有个老者特别会钓,每次来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刘家湾有个叫立山老母的长者更有绝活,不知道他下的什么麻药,鲫鱼抛头露面,昏昏然浮在岸边,直接捞起来就是,让人羡慕不已。
梅雨和暴雨季节,稻田的水位猛涨,漫过口子的流水进入与池塘相通的沟里,很多的鱼挤在沟里往上游,有的甚至会飞跳起来,堵死上面的口子,沟里就有白花花的鱼儿,这样的鱼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哥曾一夜弄回几桶的大鲫鱼,让一家人大饱口。遇到黑鱼产子的时节,如果看到黑黑的一窝小鱼,旁边肯定有一雌一雄的大黑鱼,用大竹竿和大鱼钩,套上一个青蛙,在小鱼窝里上下挑逗,凶猛的大黑鱼定然会上钩,另外一条黑鱼很快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可怜了那些黑鱼爱子的天性。
池塘隔年干一次,为的是给每户分点过年的鱼,一群小伙伴眼巴巴地坐在塘边,等抽水机排完最后的黑水,大人们捉拿完最后的鱼,就迫不及待地奔下塘去,翻的翻草、摸的摸泥,找些小鱼小虾回去。母亲要我们第二天再起个大早,如果看见塘泥上面有疑似木桩的东西,那肯定就是黑鱼了,运气好的话能捡到两三条,只怕遇到更有心的早行之人,那就叫人抢了先机,遇上的那份窃喜只有历经过的人才懂。
池塘边总能找到填塞肚子的东西。茅草花能吃,嫩嫩的、甜甜的,有淡淡的的草香,栽秧果、刺嫩芽、野桑葚,用心去找,总会有收获,青绿的麦黄果会慢慢变红,麻麻点点的颗粒像无数个红珍珠吊在枝叶下,又麻又涩,略有甜味。野葡萄和八月扎与很多藤蔓缠绕在一起,高高地挂在树上,爬上去难免被荆棘所扎。冬天的茅草根很有甘蔗的味道。吃得最痛快的还是塘里的菱角,两角带刺,嫩的可以直接用手剥开,老的得用刀砍,划着船可以在塘里吃个饱。记得母亲边砍,我们边吃,她说手快的人用刀砍菱角可以同时赶得上三个人吃的速度。菱角可以吃得人手发乌、唇发黑,被染过一样,老的可以煮熟再吃,晒干的更是别有味道。
简单原始的饥饿感在池塘边重复演绎,人就像一头饥饿的小狼,眼睛直勾勾地围着池塘打转,池塘边有的只是欲望,所有的快乐都是嘴上的快感。
(二)
几声春雷,几场春雨,几夜春风,那片过冬的栗树就醒过神来,铁杆破枝,铁皮破芽,隔不了几日,又是枝叶招展,繁花铺地,涛声依旧。等到天气渐暖,脱下棉衣的时候,潮湿阴凉的栗树林里会长出许多的栗树菇,白白的、一群群、一片片,也有一些单落的存在,有的被栗树叶半遮半掩,有的生在荆棘丛里,有的干脆就裸在外面,就像许许多多穿着云纱的仙子落了僻壤,这些栗树蘑菇好看无毒,其味一般,属于蘑菇中的次品,每次经过那片林子去寻找那些松菇和茅菇的时候,都忍不住把几个栗树蘑菇踢上几脚,我的确是有些嫌弃它们了。
栗树堰紧邻栗树林,也因此而得名。这水塘是好几个湾子的指望,历经过无数旱涝灾害的考验,几乎成了乡民心中的菩萨,每一颗高大的栗树都是插在人们心中的旗杆。这位于盆地高处的大堰,依我看来就是一个的湖,一片海。种田的老汉只要看一眼塘水的深浅,便知当年的收成。风调雨顺只是一个愿望,好年成难逢难遇,遇到干旱的年头,堰边自然是少不了热闹,人和飞禽走兽都在这里聚集。逢上涝年,满满的大堰默默地保了那些良田免遭冲毁,乡人对其依赖且迷信。我很少见其干涸过,唯一的一两次,我就记住了它的真面目,大堰足足有四米多深,开口近五十亩,东边陡坡而下、长堤横亘,南北被小山所夹,塘底状如椭圆,荷塘成片,栗树林占了大半个西北角。其雄踞高台,半悬于盆地之边,与九将湾、湯堰湾、刘家湾、易家大湾等大大小小的堰塘相通相连,俯瞰着大片的稻田。
成片的稻田在大堰的呵护下花开花落,风里散香、雾里含粉,秋天总有满满的的收获。栗树堰上接雨水,下汇细流,滴水归塘,以应农田之需,水贵如油,被乡民惜之又惜。早年,东北角和西南角放置的都是木制的水车,有俩人一组,也有三人一组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的种田人戴着草帽斗笠、穿着蓑衣雨布,不停地用脚力去踏转水车的叶轮,赤脚转木车,白水入黑田,以此灌溉庄家。后来,大堰的东南边起了机台,短时间就完成了柴油机和电机的更替,农忙时节,溾河边有八十匹的柴油机,庞然轰鸣,不停地通过长渠给大堰以补给,大堰成了最佳的河水中转站。其实,乡民们心知肚明,此塘重要,塘中有水,眼中有粮,心中不慌,有水就有希望。
青天白鹭,荷塘风月,堰塘自成景色。春开水暖,塘草日生,水色月变,等到荷叶疯长、荷花怒放的时候,更是满塘的风华与精神。西边那大片的浅滩之地长满了荷叶,岁岁枯荣,年年扩张,高高低低,或尖尖出水,蜻蜓起舞,或裙叶铺展,水珠匍匐,或亭亭玉立,微风轻曳。仔细想来,是出水的荷展现了水下的地貌与地势,恰似画出一个女人的水蛇腰来,放牛的时候,我会在栗树荫下,找一块石头坐下,静静地看那一片养眼的绿。
荷杆密密麻麻,荷叶层层叠叠,不知从哪里来了许多的水鸟,长腿的白鹭最多,红冠的黑水鸡最可爱,长嘴的钓鱼鸟最精美,灰色的野鸭最敏感,苦瓜鸟最伤神,隔着那些荷叶,塘里总会有一些不明不白的声息。白鹭会成双成对地在一起,也喜欢成群地聚在一起,立在秧田或者掩在荷塘里,夕阳之下,倦鸟归林,栗树林白白点点,像玉兰花开,换了风景。它们不是太害怕人,也不会让你太近,能够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