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宣和画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是《红楼梦》里李纨的判词。
李纨气质如兰,幽深空静,在整个故事当中,仿佛一道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存在与否,做了什么,似乎并不重要,却又让人在最终掩卷后,朦朦胧胧的浮现出她那道浅淡悠长的倩影来。
琴操也是气质如兰的女子,但是与李纨相比,多少要耀眼一些。
但这些耀眼都是表面上的东西。身世就是身世,已经发生了,摆在那里的。即便再怎么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有很多东西,终究是改变不了的。
李纨是认命的人,而琴操,表面上,她也早已认命,甚至在饮月舫中用自己的才情做出一派金钱堆砌的文章来。但骨子里,在那些夜深人静、午夜梦回的时刻,这个少女的心中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一点点浅斟低唱的精灵在呼唤。
楚风所画的兰,不是工笔细细勾勒出的深闺美娟,而是写意挥洒出的潇洒与淡然。
他与琴操只是初见,一眼就看透人心的本事,他是没有的,恐怕再修炼几十年也未必能够成功。
但美学却是相通的,上的、书画上的,包括美人与美酒,都是一些可以恰到好处被互相比较、衡量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楚风多少是有几分欣赏书画的能力的,这种能力延展开来,便成为了欣赏美的能力。
美学是一种在千年之后的教育当中经常被忽视的学问,却又深深切切的贯彻在人生的方方面面当中。
除却朱光潜、蒋勋这样台面上的美学家,还有北野武、昆丁这样的暴力美学的实践者,以及类似哥特这种死亡美学的代名词。
说起来,中国本土的死亡美学也是一种横亘了几千年的美妙。古老到春秋时期的尾生抱柱,近到美学大家王国维自沉未名湖……可以说投湖、沉湖,但是不能说跳湖。这其中微妙的美学差异,就是一种远离汉字的人无法体会的意境了。
美学是一个很宽泛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宽泛,所以才能够相通。
就如同楚风能够将眼前的美人与花卉练习在一起,说的俗气些,这正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
琴操笑着与周遭众人应答着,时不时的看一下楚风的方向,甚至,想要隔着并不遥远的距离,看到楚风纸面上的东西。
但楚风是站着作画,她却是坐着弹琴,她能够看到楚风的笔簌簌挥动,却无法瞥见那画卷上的一丝一毫。
心里微痒,想要知道他会画出什么东西来。
更多的一点情思还是在那首《卜算子》上,他与那书画的关系,如何得知,那字画又是如何跑到良辰姐姐那里去的……她心里的疑问太多太多,可是在此情此景当中,却只能埋在心底。
包围着太多的溢美与称赞,琴操周旋应付着,又笑着弹了一首《水调歌头》,楚风的画作才算是告成。
刘正卿自然不会担心太多,其他的不论,对于楚风在书画上的造诣,他是不会有丝毫怀疑的。
至于其他的士子宾客们,他们早早的就用审视的目光在看着楚风,对于这个没有走科举正途,却得到了与他们同样待遇的“外来者”,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当中,都拥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屑与审视。
大家都想知道这个人的书画到底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使得一介主考官利用特权招纳。每个人都好奇着,等待着,这其中,自然不排除一些想要看楚风笑话的人。
周府事饮了一口酒,远远的看着楚风。
他看过楚风的字,却没有见过楚风的画。
但他听说过水墨会上的那幅《西湖云烟图》,所以周府事很清楚,如今的展示,除了让楚风书画双绝的名声被坐实之外,并不会有第二种情况发生。
楚风落笔,抬首,看向三位大人所在的方向。
知州大人颔首微笑,一派提携晚辈的长者风度。通判大人率先开口,笑着向身旁的刘大人请示着:“大人,看来楚郎已经作画完毕,不如让他拿过来展示一番如何?”
“哦?已经画完了么?快拿过来让老夫瞧瞧。”刘大人笑眯眯的捋须,看向楚风,十分和蔼的点了点头。
随着他们的开口,宴席上的众人们也渐渐安静下来。
琴操压住了琴弦的微微震颤,众人的目光全都缓缓的集中到了楚风的身上。
不知怎么,楚风忽然有一种……当着全班同学面,交考卷的感觉……而且,同学们的表情似乎在说:你怎么这么早就答完了,到底是交了白卷,还是真的全都搞定了?
想到这里,楚风不由得轻笑,心想,到底是千秋一寸心,人性到了什么时候,都是无法改变的。
“《春兰图》小品,还望入得三位大人法眼。”楚风双手奉上画作,恭敬躬身。
“程源先生的高徒,难道还会画出拙劣之物么?”通判大人笑着打趣,接过了楚风手中的画,在刘大人眼前展示,还没等刘大人看的稳健,通判大人便率先大赞了一句,“好画!果然好画!以写意画幽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什么?写意的兰花?这可真是咄咄怪事!”知州大人也感慨了一声。
这倒也是难怪的事情,写意花鸟虽然早已有之,但一来是写意这种画法本身的兴起的很晚,真正的成型基本上是宋朝,与文人画的诞生也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楚风现在画出的写意作品,是一种很时髦的事情。
二来,针对花鸟的写意,真正的鼎盛时期要等到明清两代,八大山人、徐渭、郑板桥等人的潇洒用笔,才将花鸟写意的雅致推向了顶峰。
即便是这一幅楚风参考了构图的《春兰图》的作者李流芳,也是明朝人。从此可见一斑了。
当然,楚风落笔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思考太多的事情。创造写意花鸟,开启一代先河之类之类的事情,楚风知道自己没有能耐,是不可能完成的。
他只是看着琴操的时候心里想到了兰花,恰好唯一细细研究过的... -->>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是《红楼梦》里李纨的判词。
李纨气质如兰,幽深空静,在整个故事当中,仿佛一道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存在与否,做了什么,似乎并不重要,却又让人在最终掩卷后,朦朦胧胧的浮现出她那道浅淡悠长的倩影来。
琴操也是气质如兰的女子,但是与李纨相比,多少要耀眼一些。
但这些耀眼都是表面上的东西。身世就是身世,已经发生了,摆在那里的。即便再怎么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有很多东西,终究是改变不了的。
李纨是认命的人,而琴操,表面上,她也早已认命,甚至在饮月舫中用自己的才情做出一派金钱堆砌的文章来。但骨子里,在那些夜深人静、午夜梦回的时刻,这个少女的心中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一点点浅斟低唱的精灵在呼唤。
楚风所画的兰,不是工笔细细勾勒出的深闺美娟,而是写意挥洒出的潇洒与淡然。
他与琴操只是初见,一眼就看透人心的本事,他是没有的,恐怕再修炼几十年也未必能够成功。
但美学却是相通的,上的、书画上的,包括美人与美酒,都是一些可以恰到好处被互相比较、衡量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楚风多少是有几分欣赏书画的能力的,这种能力延展开来,便成为了欣赏美的能力。
美学是一种在千年之后的教育当中经常被忽视的学问,却又深深切切的贯彻在人生的方方面面当中。
除却朱光潜、蒋勋这样台面上的美学家,还有北野武、昆丁这样的暴力美学的实践者,以及类似哥特这种死亡美学的代名词。
说起来,中国本土的死亡美学也是一种横亘了几千年的美妙。古老到春秋时期的尾生抱柱,近到美学大家王国维自沉未名湖……可以说投湖、沉湖,但是不能说跳湖。这其中微妙的美学差异,就是一种远离汉字的人无法体会的意境了。
美学是一个很宽泛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宽泛,所以才能够相通。
就如同楚风能够将眼前的美人与花卉练习在一起,说的俗气些,这正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
琴操笑着与周遭众人应答着,时不时的看一下楚风的方向,甚至,想要隔着并不遥远的距离,看到楚风纸面上的东西。
但楚风是站着作画,她却是坐着弹琴,她能够看到楚风的笔簌簌挥动,却无法瞥见那画卷上的一丝一毫。
心里微痒,想要知道他会画出什么东西来。
更多的一点情思还是在那首《卜算子》上,他与那书画的关系,如何得知,那字画又是如何跑到良辰姐姐那里去的……她心里的疑问太多太多,可是在此情此景当中,却只能埋在心底。
包围着太多的溢美与称赞,琴操周旋应付着,又笑着弹了一首《水调歌头》,楚风的画作才算是告成。
刘正卿自然不会担心太多,其他的不论,对于楚风在书画上的造诣,他是不会有丝毫怀疑的。
至于其他的士子宾客们,他们早早的就用审视的目光在看着楚风,对于这个没有走科举正途,却得到了与他们同样待遇的“外来者”,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当中,都拥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屑与审视。
大家都想知道这个人的书画到底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使得一介主考官利用特权招纳。每个人都好奇着,等待着,这其中,自然不排除一些想要看楚风笑话的人。
周府事饮了一口酒,远远的看着楚风。
他看过楚风的字,却没有见过楚风的画。
但他听说过水墨会上的那幅《西湖云烟图》,所以周府事很清楚,如今的展示,除了让楚风书画双绝的名声被坐实之外,并不会有第二种情况发生。
楚风落笔,抬首,看向三位大人所在的方向。
知州大人颔首微笑,一派提携晚辈的长者风度。通判大人率先开口,笑着向身旁的刘大人请示着:“大人,看来楚郎已经作画完毕,不如让他拿过来展示一番如何?”
“哦?已经画完了么?快拿过来让老夫瞧瞧。”刘大人笑眯眯的捋须,看向楚风,十分和蔼的点了点头。
随着他们的开口,宴席上的众人们也渐渐安静下来。
琴操压住了琴弦的微微震颤,众人的目光全都缓缓的集中到了楚风的身上。
不知怎么,楚风忽然有一种……当着全班同学面,交考卷的感觉……而且,同学们的表情似乎在说:你怎么这么早就答完了,到底是交了白卷,还是真的全都搞定了?
想到这里,楚风不由得轻笑,心想,到底是千秋一寸心,人性到了什么时候,都是无法改变的。
“《春兰图》小品,还望入得三位大人法眼。”楚风双手奉上画作,恭敬躬身。
“程源先生的高徒,难道还会画出拙劣之物么?”通判大人笑着打趣,接过了楚风手中的画,在刘大人眼前展示,还没等刘大人看的稳健,通判大人便率先大赞了一句,“好画!果然好画!以写意画幽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什么?写意的兰花?这可真是咄咄怪事!”知州大人也感慨了一声。
这倒也是难怪的事情,写意花鸟虽然早已有之,但一来是写意这种画法本身的兴起的很晚,真正的成型基本上是宋朝,与文人画的诞生也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楚风现在画出的写意作品,是一种很时髦的事情。
二来,针对花鸟的写意,真正的鼎盛时期要等到明清两代,八大山人、徐渭、郑板桥等人的潇洒用笔,才将花鸟写意的雅致推向了顶峰。
即便是这一幅楚风参考了构图的《春兰图》的作者李流芳,也是明朝人。从此可见一斑了。
当然,楚风落笔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思考太多的事情。创造写意花鸟,开启一代先河之类之类的事情,楚风知道自己没有能耐,是不可能完成的。
他只是看着琴操的时候心里想到了兰花,恰好唯一细细研究过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