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幕后女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高层领导只欧阳稚一人留守,其他人都回外地老家了,本地招聘的中层们在这个时间派上了重要用场——正月初四,唐青悠便到剧院值班了。
年头是演出的淡季,而且这个淡季会一路延续到四五月份,故而演出数量成倍锐减,整个2-4月,只安排了一二十场戏剧戏曲和室内乐。因为开幕演出季的仓促,年前集中了全部火力在开业这一件大事上,第一年的演出季定位和具体策划均未出定论,唐青悠一到岗直接被欧阳稚拎到办公室参与了演出季策划会。
欧阳稚主持会议,传达了任泰初的初步想法,大意是剧院每年按照三个演出季来合理安排演出计划,大致是每年2-4月的淡季安排一个演出季,5-10月以暑期档为重心整合一个演出季,11月至次年1月以新年为主题打造一个演出季。具体的项目方面任泰初将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主抓重要的大项目,其余中小项目的引进及整个演出季的综合规划与具体操作由欧阳稚带领演出中心进行,节目来源包括院线派发项目和剧院自主引入项目、合作项目,占比分别是4,3:3,而合作项目包括了租场合作及票房分成合作等,票房分成合作亦可视为自办项目,所以综合来计,全年演出节目的自办比例可达到80%以上,轻轻松松完成与地方上的托管约定。
三个演出季的命名成了一个大难题。高层领导们也都没为难自己,直接把任务派了下来,每个部门必须提交三套候选的演出季命名方案。经过两三轮的讨论,最后定下来的名字是东方艺术季、艺游夏秋演出季以及新年演出季,简单粗暴、直奔主题。
如果说开幕演出季是一趟着急忙慌的试水,那么第一届东方艺术季便是考验南北院线运营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役。首先便是引进项目的问题,作为一家新剧院,引进演出的水平象征着剧院的品牌档次,南山大剧院的开幕演出季是不是昙花一现,南北院线是不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就看各个演出季是什么样的演出水准了,而首当其冲的东方艺术季究竟会端上一盘什么菜色?虎视眈眈的业内人士可能比不在状况的广大群众更为关心,而这份关心将直接影响到南山大剧院的业内评分。
南北院线旗下的剧院没有孬的,全年的演出项目点算下来,至少三成由院线安排的巡演项目均为“业内精选”。而作为南山大剧院的一把手,任泰初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身于演出公司的资源优势,早在年前便把这一年的大项目都预定了,并把这形成了习惯,每年的新年演出季结束前完成次年的演出规划,每个项目的合同流程、文化审批流程、开票流程等全套手续必须在开演前至少2个月以上完成,留出至少2个月的售票期。2-4月是演出淡季,将戏剧戏曲类节目集中在这段时期,既符合传统类演出团体的年度排期,也应对了低迷的整体市场——在唐青悠眼中,所谓行业淡季,说白了就是破罐子破摔的最佳借口,2-4月何止是演出淡季,还是旅游淡季呢,可人家香港艺术节不就是在淡季里玩得风风火火,甚至直接推高了香港传统旅游业的GDP。然而毕竟人微言轻,她的这些观点,连上会议桌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南山大剧院所谓的中高层会议,刚开始是高层主持议项派发下一轮重点任务的宣导式论坛,到后来则衍变成了各中心总监们抢着汇报各自阶段工作优秀成果的秀场。而唐青悠这个勉强够上中间管理层末位的小主管,眼下并没有代表部门发言的权利。
有没有足够的权利对唐青悠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她活到二十七岁的过往人生中,并没有过当官这个志愿。然而人在职场,权利意味着做事的保障,她也是经历了许多,在很久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争取”这个词是争字在前。此刻的唐青悠还意识不到权利的重要性,手上的职权空间已经开始收缩。演出季策划会结束的时候,欧阳稚继续转达任泰初的决议,为了减轻唐青悠的工作负担,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工作全部划归网络信息管理,而网络信息小组从办公室划到了技术中心,从此,舞台、机械、网络、信息,跟技术沾边的板块全部统到了一起,郑凡一跃成为中层里的“实力派”;新媒体工作划出之后,宣传组的工作量略轻了一些,但对唐青悠而言,这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毕竟宣传与品牌两个板块的事情都是属于密集型的。
>
因为高层领导只欧阳稚一人留守,其他人都回外地老家了,本地招聘的中层们在这个时间派上了重要用场——正月初四,唐青悠便到剧院值班了。
年头是演出的淡季,而且这个淡季会一路延续到四五月份,故而演出数量成倍锐减,整个2-4月,只安排了一二十场戏剧戏曲和室内乐。因为开幕演出季的仓促,年前集中了全部火力在开业这一件大事上,第一年的演出季定位和具体策划均未出定论,唐青悠一到岗直接被欧阳稚拎到办公室参与了演出季策划会。
欧阳稚主持会议,传达了任泰初的初步想法,大意是剧院每年按照三个演出季来合理安排演出计划,大致是每年2-4月的淡季安排一个演出季,5-10月以暑期档为重心整合一个演出季,11月至次年1月以新年为主题打造一个演出季。具体的项目方面任泰初将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主抓重要的大项目,其余中小项目的引进及整个演出季的综合规划与具体操作由欧阳稚带领演出中心进行,节目来源包括院线派发项目和剧院自主引入项目、合作项目,占比分别是4,3:3,而合作项目包括了租场合作及票房分成合作等,票房分成合作亦可视为自办项目,所以综合来计,全年演出节目的自办比例可达到80%以上,轻轻松松完成与地方上的托管约定。
三个演出季的命名成了一个大难题。高层领导们也都没为难自己,直接把任务派了下来,每个部门必须提交三套候选的演出季命名方案。经过两三轮的讨论,最后定下来的名字是东方艺术季、艺游夏秋演出季以及新年演出季,简单粗暴、直奔主题。
如果说开幕演出季是一趟着急忙慌的试水,那么第一届东方艺术季便是考验南北院线运营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役。首先便是引进项目的问题,作为一家新剧院,引进演出的水平象征着剧院的品牌档次,南山大剧院的开幕演出季是不是昙花一现,南北院线是不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就看各个演出季是什么样的演出水准了,而首当其冲的东方艺术季究竟会端上一盘什么菜色?虎视眈眈的业内人士可能比不在状况的广大群众更为关心,而这份关心将直接影响到南山大剧院的业内评分。
南北院线旗下的剧院没有孬的,全年的演出项目点算下来,至少三成由院线安排的巡演项目均为“业内精选”。而作为南山大剧院的一把手,任泰初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身于演出公司的资源优势,早在年前便把这一年的大项目都预定了,并把这形成了习惯,每年的新年演出季结束前完成次年的演出规划,每个项目的合同流程、文化审批流程、开票流程等全套手续必须在开演前至少2个月以上完成,留出至少2个月的售票期。2-4月是演出淡季,将戏剧戏曲类节目集中在这段时期,既符合传统类演出团体的年度排期,也应对了低迷的整体市场——在唐青悠眼中,所谓行业淡季,说白了就是破罐子破摔的最佳借口,2-4月何止是演出淡季,还是旅游淡季呢,可人家香港艺术节不就是在淡季里玩得风风火火,甚至直接推高了香港传统旅游业的GDP。然而毕竟人微言轻,她的这些观点,连上会议桌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南山大剧院所谓的中高层会议,刚开始是高层主持议项派发下一轮重点任务的宣导式论坛,到后来则衍变成了各中心总监们抢着汇报各自阶段工作优秀成果的秀场。而唐青悠这个勉强够上中间管理层末位的小主管,眼下并没有代表部门发言的权利。
有没有足够的权利对唐青悠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她活到二十七岁的过往人生中,并没有过当官这个志愿。然而人在职场,权利意味着做事的保障,她也是经历了许多,在很久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争取”这个词是争字在前。此刻的唐青悠还意识不到权利的重要性,手上的职权空间已经开始收缩。演出季策划会结束的时候,欧阳稚继续转达任泰初的决议,为了减轻唐青悠的工作负担,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工作全部划归网络信息管理,而网络信息小组从办公室划到了技术中心,从此,舞台、机械、网络、信息,跟技术沾边的板块全部统到了一起,郑凡一跃成为中层里的“实力派”;新媒体工作划出之后,宣传组的工作量略轻了一些,但对唐青悠而言,这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毕竟宣传与品牌两个板块的事情都是属于密集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